兩代民營企業家花了十年,走過這四十公里
|
3月的最后一天,陸雅臣是在電腦屏幕前度過的,聽研發團隊匯報進度、與高校團隊溝通技術課題、例行視頻會點對點分配服務客戶任務、解答客戶疑問……“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大考’,但對公司來說也是一次機遇,我們加大了線上銷售的力度。”陸雅臣說,公司的跨越發展往往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匯聚的。 與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他經歷過挫折,但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他也曾因為身處陌生的領域焦頭爛額,如今每天都像鐘表一樣有條不紊地運轉。
成功,還需要多少次失敗
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多久?在電視劇《相愛十年》中,肖然花了8年打磨成了“浴雪清”生物美容公司。在現實中,作為江蘇易肌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陸雅臣坦言:“第一次制作產品時,毫不夸張地說,經過了上萬次試驗。”生物科技不同于其他實體經濟,投入未必就有回報;就算有了,效果也未必就是立竿見影。 陸雅臣回憶道,2009年易肌雪成立,當時傾家拿出1.5億元用以支持陸雅臣進行產品研發。但是經過若干次失敗之后,研發仍然無明顯進展,此時原先的1.5億元研發資金僅剩100萬元。 思想分歧最大的時候,陸雅臣組織了一次董事會。在那次董事會上,“行百里者半九十,絕不能前功盡棄!”陸雅臣斬釘截鐵。陸雅臣的母親選擇了支持,“砸,也要把這100萬砸進去!”20年前,為了省下8毛錢,她在上海火車站站了一夜未睡。20年后,為了技術上的突破,她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可以說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吧。”陸雅臣至今感慨萬分,最終,正是這最后一次破釜沉舟的嘗試使實驗獲得了成功,新產品的問世讓新成立的這家公司逐漸度過了瓶頸期。
磨合,兩代人的理念接力
“我這個人一直到現在都比較‘耿’,不撞南墻不回頭,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計劃。”陸雅臣這樣描述自己。17歲那年,陸雅臣赴海外讀書,輔修了自己喜愛的藝術系。歸國后,不愿意躺在父母功勞簿上的他,萌生了投身新興產業的想法。“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陸雅臣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得知了兒子的想法后,父親并沒有過多阻攔:“只要你能用實際行動證明給我看‘你是對的’,那就行!” “如果我們的小孩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不能與社會同發展共進步,躺在我們的成績上,那我們就等于是培養了一個無用之人。”雖然投身新興產業后付出了不少艱辛,可是陸雅臣的母親至今都很支持兒子的決定。她與丈夫的企業已經運轉了44年,為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承擔過零部件的制造,盡管如此,夫妻二人卻從未有讓兒子直接接班的想法:“讓他自己去闖去,擔起他的責任。”直到今天,陸雅臣作為總經理已經完全能夠獨當一面,母親依然經常出現在他的辦公室:“不要驕傲,要有危機感,這么大的公司,不要忘記肩上的責任……”
突破,用行動證明自己
“不要等著被市場來淘汰,要自我淘汰!”陸雅臣介紹。今天的易肌雪,研發團隊幾乎完全由博士生組成。除此之外,公司還與浙江大學生命工程學院、江南大學等院校保持密切聯系,“未來一定是科技帶動一切,任何打擦邊球的想法都不會長遠的。”陸雅臣說,自己對產品的要求一直都是“要站在健康、美麗的制高點”。 在剛剛涉足這個行業時,陸雅臣坦言也遇到過不少心態浮躁的人,“今天推這個,每天推那個,他們研究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受眾興趣與銷售技巧。”正是抱著“專心致志做產品”的這種心態,2015年,易肌雪獲得全面推廣;2016年,易肌雪獲得領軍護膚品牌。此次疫情期間,一些做代購化妝品生意的企業發展困難,易肌雪卻因其腳踏實地的產、研模式,穩步地推向了市場。“踏踏實實做事,努力必有回報。”陸雅臣說。 從父親主辦的金壇華榮絕緣材料公司,到江蘇易肌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線距離40公里,52分鐘車程。陸雅臣與他的父輩卻已經花了10年,走過這40公里。“對于自己的孩子,我比較傾向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只要為人正直就行。”陸雅臣笑著說,語氣堅定,他也期待著看到下一代人的更好發展。(陳和平 戚軒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