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他摸著隨身的文件袋:“別忘了,我交代的大事”
2020年3月24日下午1點,一場簡單而又特殊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江蘇省泰興市中醫院舉行。 五保戶萌生遺體捐贈意 侯金華,江蘇省泰興市根思鄉根思村人,年輕時做過瓦工,一生無兒無女,是村里的五保戶。一直以來,村里都將老人作為重點關心對象,安排專人對接幫扶老人,精心照顧老人生活日常,生病用藥由村里解決費用問題。老人經常對外甥女說:“我都是托了共產黨的福,沒有共產黨,我過不到現在這么好的日子。”
從電視里,侯金華知道了“遺體捐贈”這件事,在跟外甥女多方打聽后,老人做出了決定:“死后遺體捐贈。”他告訴外甥女陸正芳:“我沒有錢,也沒有子女,一輩子受共產黨照顧,也沒有好回報的,既然遺體捐贈對國家有幫助,那就捐出去。” 臨終前,不忘身邊的文件袋 2018年4月,老人患賁門炎,先后輾轉泰興市人民醫院、泰州市人民醫院、泰興市中醫院等醫院就醫,“每次去醫院,舅舅都要把捐贈書帶在身邊,反反復復的囑咐我們,不要忘了。”陸正芳說。 2020年3月24日,老人已到彌留之際,他又一次拉住陸正芳的手:“別忘了,我交代的這件大事,一定給我辦好了。”直到陸正芳再三保證,他才放下心來。陸正芳說:“舅舅是個農民,沒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做的這件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3月24日上午,侯老去世,終年72歲。他的遺體正式捐獻給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用于臨床外科系統研究,為醫學事業發展送出這份“生命禮物”。 “遺體捐獻遵循捐獻者生前意愿,體現了很高的思想境界,令人敬佩。”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有關人員表示,遺體捐獻者是醫學生的第一個“手術”患者,醫學生帶著同樣的仁愛之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帶著敬畏之心不斷練就自身醫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