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漣水:“農房改善+產業富民”引領群眾邁上幸福路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發展所需、民心所盼 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把農房改善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充分尊重民意、統籌布局,規劃新型社區3個,建成條河新型農村社區一二期“樣板工程”,改善全鎮256戶四類重點人員住房條件。
漣水縣成集鎮條河社區 “農村變社區,小瓦房變成大別墅,生活環境也變好了,在家門口的香菇園打工,一天能有大幾十塊收入呢,感覺一下子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搬入新居的村民李蘭英感慨良多。在成集鎮像村民李蘭英一樣想到新型農村社區居住的村民還有1200余戶,他們看中了新社區宜人的居住環境和提供創業就業的機會。看著一排排小洋房拔地而起,鄉村大舞臺、農民大食堂、衛生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李蘭英和鄉親們對今后的生活充滿期待。“今年還將啟動社區三期建設,最終實現800戶集中居住的規模。”條河村黨總支書記周玉俊信心滿滿地說。
成集鎮結合入戶調查和鎮村布局情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提供進城入鎮居住、留村居住等多種改善方式供群眾選擇。同時持續放大條河社區示范效應,規劃啟動初心社區、余圩社區兩個集中居住點建設,最終實現改善2000戶農民住房條件的目標。 既要群眾住得好,還要群眾能致富 成集鎮以“社區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產業項目建設,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配套雙輪驅動實現強村富民目標。
食用菌產業園里的香菇棒 近年來,全鎮果蔬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種植農戶達100余戶,實現300余名低收入群眾就地務工增收。以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龍頭,構建食用菌產業園、設施化果蔬園、西瓜園、馬鈴薯園為支撐的“一區四園”發展框架,探索出“支部+公司+新型職業農民+低收入農戶”、“支部+勞務合作社”等黨建富民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70余萬元,吸納勞動力500余人入園務工,人均年增收約1.2萬元以上。
農民在果蔬園勞作 近日,鎮黨委、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就業扶貧,聯系各類經營主體,統計梳理用工清單,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就業崗位,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導致低收入農戶就業難所帶來的返貧風險,幫扶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有力地緩解了企業因疫情帶來的用工缺口問題。
種植戶在種植馬鈴薯 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成集鎮把農房改善項目與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相融合,真正幫百姓逐步實現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這一美好愿景。(左達超 嚴立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