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收官之年這份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有哪些深意?
江蘇省委一號文件近日發布,繼續關注“三農”領域,明確要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收官之年發布的這份文件有何新意,為今年“三農”工作劃了哪些重點?3月16日,記者參加了江蘇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且看解讀: 1、今年一號文件為何繼續關注三農?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今年是建成全面小康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此外,今年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重大考驗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省經濟運行帶來了影響,也對完成今年“三農”目標任務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困難。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是要穩住農業,發揮好“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 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切實增強“抗大疫、迎大考、越大關”的信心和決心,對標對表補短板,鞏固成果抓提升,防疫發展兩手抓,穩產保供促增收,著眼長遠強基礎,全面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省委副秘書長趙旻表示,貫徹落實省委一號文件,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關鍵要把握好“五句話”的總要求: 對標對表補短板,就是要對照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標,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把全面小康各項收尾工作抓實抓細,努力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高水平全面小康。 鞏固成果抓提升,就是既要努力鞏固五年現代農業建設和四年脫貧攻堅的重要成果,又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工作姿態,不松勁、不懈怠、不止步,努力朝著更大目標、更高質量、更新探索,奮力攀登前行。 防疫發展兩手抓,就是要堅持疫情防控不松勁、推動發展再加力,搶抓時機、真抓實干,盡最大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等對全省農業農村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奮力奪取“大戰大考”雙勝利。 穩產保供促增收,就是要增強全局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強農惠農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住糧食面積和產量,多渠道促進農民創業就業,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 著眼長遠強基礎,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要求,從江蘇的發展階段和實際出發,著眼帶頭探路、率先領先,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為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2、脫貧成效怎么鞏固? 記者注意到,省委一號文件中提出的各項任務都是圍繞兩大重點任務來展開的:一是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效作為“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第一項硬任務,擺在重要位置。然而,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江蘇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 江蘇省政府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文俊介紹,為了努力降低疫情影響,江蘇建立了疫情周報制度,經過分析研判,涉及脫貧攻堅的影響主要在低收入人口務工、農產品銷售和扶貧項目推進三個方面。 通過組織省內輸出一批、就近就地解決一批、發展生產自救一批等“三個一批”,幫助低收入農戶恢復生產、轉移就業。 和全國一樣,江蘇“兩不愁”已基本不是問題,重點在“三保障”。對此,江蘇開展“三保障”專項行動“回頭看”,抓細抓實工作,同時針對各地排查“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等發現的3大類、10個方面、33個問題,分地區開出“交辦單”,確保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為防止返貧,江蘇繼續保持產業就業、“三保障”、小額信貸等政策穩定,不搞政策急剎車,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同時,今年選派新一屆省委幫扶工作隊,目前238名隊員人選已經確定,近期將派駐到位。對特殊困難群體,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保障政策,做到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對“十三五”期間形成的73.6億元扶貧資產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讓低收入農戶長期受益。 3、蘇北農房怎么改善? 圍繞全年新增完成10萬戶改善目標任務,一號文件明確,嚴格“市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責任,高質量落實政策集成、資金平衡、項目實施等工作,嚴禁增加鄉鎮、村債務負擔。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趙慶紅表示,截至3月14日,347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已復工310個,春節后新開工49個,復(開)工率達到91%。 “我們將咬住目標任務,強化督查考核,指導各地在做好資金平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蘇北農房改善項目建設,確保按時完成年度改善任務,同時全面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趙慶紅說,將通過現場推進會、工作簡報、通報等多種形式,督促各地切實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完善提升農房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強化農房改善全過程服務和信息資料管理。持續動態更新并優化拓展農房建設服務網,提供線上專家免費咨詢和線下中青年設計師技術指導服務。推動全省農房改善項目整體品質提升,建成一批“建設品質高、公共服務好、產業發展優、環境條件佳、文化特色足”的新型社區。 4、豬糧如何安天下? 豬糧安天下。小康之年,也應是豐收之年。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介紹,江蘇對糧食生產重點強調“三穩”,即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突出落實地方責任,落實糧食生產惠農政策,鼓勵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種足面積,種好吃品種,種綠色放心的糧食,種市場好賣的品種,做到豐收增效增收。 跟全國一樣,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全省生豬生產呈下降趨勢。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在前期出臺政策基礎上,今年我省出臺了進一步促進恢復生豬生產政策舉措(簡稱“新九條”),提出了今年生豬生產目標任務,同時給予更大力度的財政、土地和環保支持。 楊時云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動現有產能加快釋放和新增產能落地投產,確保全面完成穩產保供任務。進一步壓緊壓實生豬穩產保供地方責任,通過高質量發展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加大恢復生產措施推進力度。加快推進“新九條”政策落實,更大力度釋放生豬養殖產能。強化項目推動,增加生豬市場供應。加強督導服務,落實規模豬場掛鉤服務制度。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 5、“人、地、錢”怎么保障? 趙旻表示,抓好今年“三農”工作,核心要抓好“人、地、錢”三項關鍵要素。 “人”的方面,要制定出臺鄉村人才振興政策意見,繼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和“新農菁英”培育發展計劃。大力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鄉賢返鄉“四鄉”工程建設,進一步優化鄉村從業人員結構,為鄉村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地”的方面,要在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基礎上,確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優先用于保障農業農村發展,市縣每年單列不低于5%的建設用地計劃,新編村莊規劃要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出臺我省設施農用地管理實施辦法,保障設施農業用地需求。鼓勵農業生產和村莊建設等用地復合利用,支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合理方式用于鄉村產業發展。 “錢”的方面,各級公共財政要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省級更多采用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方式,激勵各級地方政府加大投入。設立省級鄉村振興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上山下鄉”。圍繞重點主體、重點園區、重要品牌、重要平臺和重要支撐等的建設發展,組織實施一批“三農”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引導帶動鄉村振興。近年來,為推動農業農村加快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都出臺了不少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今年要開展全面梳理和落實情況的調查,確保各項政策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交匯點記者 吳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