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春風拂過每一個人!南京這個街道的心理抗疫行動很溫暖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宗青)新冠疫情肆虐,南京市鼓樓區熱河南路街道除了進行常規的抗疫工作,也針對轄區內一個特殊的群體提供專業的心理關懷。疫情期間,失去子女或自身有殘疾的困難家庭,在日常生活上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心理和生理也更容易出現異常反應。街道計生協、婦聯聯合相約花開心理關愛中心開展了一場心理上的抗疫行動。
△相約花開心理關愛中心老師正在進行電話咨詢 據相約花開心理關愛中心項目負責人臧坤介紹,在熱河南路街道開展的心理抗疫行動中,中心工作人員共致電 171 名計生特扶老人,通話總時長達到 300 多分鐘," 有的家庭不止打過一次電話,老人有我們的聯系方式后,也會給他們信任的老師再打回來,尋求一些心理上的支持。" 計生特殊家庭本來就相對困難和脆弱,疫情期間生活上的不便更為凸顯,于是,傾訴便成了這個特殊群體的 " 剛需 "。專業的心理支持為老人開了一個 " 樹洞 ",幫助他們將對現實生活的擔憂以及內心的無助都說出來。心理老師提供心理輔導,同時將生活層面的困難反映到社區,由社區根據情況進行幫扶。 70 多歲的金師傅住在新和園社區,在通話中表示家里沒有口罩,又沒有辦法出去購買,十分擔憂。關愛中心的老師將這個情況反映到社區后,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將自己家里備存的 20 個口罩送給了老人。回訪電話里,金師傅明顯心情開朗了許多。" 或許對普通家庭來說,這不算一件大事,但是對于獨自生活的老人來說,無助感是會讓他們產生很大壓力的。"
專業的心理支持幫助老人掃去內心的陰霾,雖然生活上的困難不能立即被全部解決,但是心里不堵了,老人的精神也會更好一些。在諸多傾訴中,除了負面情緒,也有溫暖。60 多歲的任阿姨獨自居住,她告訴心理老師,春節前新河村社區的工作人員就上門來慰問了,平日里鄰居們也多有照顧,經常給她送吃的,老人感到非常溫暖。 考慮到計生特殊家庭成員年紀普遍比較大,信息接受能力有限,心理老師也在電話中對大家進行了防疫知識的科普宣傳。一些老人舍不得佩戴一次性口罩,覺得浪費,選擇使用自己縫制的棉口罩,或者在戴完一次性口罩后,清洗后再次佩戴,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被感染的風險。心理老師針對這些情況進行了耐心的講解和糾正。" 即使在家里,也要經常洗手,過去以為只有出去才會有細菌。" 有老人開心地說。 熱河南路街道婦聯副主席、計生協會秘書長張海霞告訴記者,從 2015 年開始,街道針對計生特殊家庭會定期進行豐富的線下活動,比如組織出門賞櫻花,到社區做手工香囊等,通過集體活動幫助大家紓解內心的情緒。疫情期間需要居家,街道便從線上著手,通過打電話問詢情況,為這些家庭送去溫暖,同時也了解具體的困難和需求,一起堅守,等到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受訪者供圖) (編輯 王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