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企業有底氣 五千機器人成揚州企業達產達效“急先鋒”
圖為濰柴柴油機智能生產線。資料圖片 “雖然有少部分工人還沒復工,但我們的生產基本不受影響了。”疫情期間,一些工人無法按時返崗復工,成了很多企業面臨的大難題,但在位于江蘇揚州市江都區真武鎮工業集中區的江蘇晶鑫股份有限公司,一條條機械手成了破局的關鍵,充當起企業達產達效的“急先鋒”。晶鑫股份總經理何健表示,這幾年揚州力推智能化改造,全自動生產線機器人不僅節約成本,也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大作用。“例如我們的4號生產線,全部采用自動化設備,復工以來幾乎都是滿負荷運轉。” “晶鑫股份僅是揚州市企業應對疫情有序復工復產、有力達產達效的一個生動案例。”揚州市工信局投資處處長丁子建的辦公桌上,一份復工企業名單雖只有薄薄幾頁紙,但分量十足,都是擁有省級示范智能車間的企業。他告訴記者,晶鑫股份從事耐火材料原料的研制生產,先后取得數十項重大科技成果。“近幾年,該公司每年投入數千萬元,連續新建3號超高溫速燒剛玉、4號超微粉生產線。其中,智能化是4號線最大的亮點,也成為了抗疫期間企業迅速達產達效的法寶。” “這條‘一鍵啟動’智能生產線,只需按下按鈕,即可完成進料、溫度控制、磨機、烘烤、打包等全過程自動化作業。”何健介紹,4號線智能裝備領先全國同行,噸產品能耗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上了4號線,公司產能凈增40%。“2月17日起,企業生產步入正軌,目前4條線開足馬力,工人三班倒,日產能400噸,恢復到了正常時期的水平!” 小小機器人,發揮大作用。位于江都邵伯鎮高端裝備園的江蘇新時高溫股份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年輕”企業,其智能裝備水平更是令人驚嘆:偌大的陶瓷膜產品生產車間內,擠出成型、微波干燥、高溫燒成、等離子噴涂、自動流水線膠裝等五大工序,全部實現了智能化。 “2019年公司投入4000萬元新上智能裝備線,目前新廠區只需20多名工人,就能將全套工序運作得妥妥當當。”新時高溫股份總經理曹超介紹,公司受疫情影響不大,2019年實現銷售1.8億元,2020年目標鎖定2.5億元、力爭3億元。“之所以敢制定這樣的目標,就是因為智能化改造讓企業有了底氣。” 平時磨刀,用時顯效。“近年來,揚州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多措并舉,努力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 2018年以來,揚州市陸續開工建設了中集通華數字化產研聯合體、協鑫科技黑硅單面制絨技改、濰柴柴油機智能工廠等38項帶有智能制造特征的重大項目,引導90家企業技改投資3.18億元、新增工業機器人632臺,目前揚州市機器人保有量超過5000臺。”丁子建介紹,揚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此次疫情中,智能化改造企業是受影響程度最小的。這5000臺機器人,也成為了揚企達產達效的“急先鋒”。 這兩年,揚州市委市政府圍繞重點產業搭建智能診斷平臺,有序推進智能車間示范創建。2018年以來,揚州市在蘇中蘇北率先啟動“智能車間建設診斷”工作,精選工信部直屬研究所等9家機構累計為揚州市124家企業提供免費診斷。2020年1月,揚州市新認定省示范智能車間14家,列全省第5位、蘇中蘇北第1位;累計創成47家,列全省第6位。(通訊員 揚工信 江萱 侯瑞芳 記 者 肖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