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匯點訊 3月9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赴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考察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各方面力量資源,突出基礎性、引領性,創新體制機制,集聚頂尖人才,強化重大科技攻關,力爭早日取得更多實質性的突破,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2018年8月28日,在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與省長吳政隆為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揭牌。
2019年8月,婁勤儉與吳政隆參觀考察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項目建設進展情況。時隔不到一年,2020年3月,婁勤儉再次考察調研實驗室。
紫金山實驗室到底有多牛?
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是我省打造的標志性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以解決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重大需求、行業重大科技問題、產業重大瓶頸問題為使命,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實驗室自2018年8月揭牌成立以來,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為什么要建這個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未來網絡研究院院長劉韻潔介紹,網絡的下一個變革就是要跟實體經濟融合,江蘇和南京工業經濟發達,經濟轉型也亟待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建設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是在江蘇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是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立足江蘇和南京現有科研基礎與發展需求,聚焦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進行布局,對南京市乃至江蘇省形成技術和產業高峰,促進我國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創新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重大意義。
實驗室主要做什么?“承擔實現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組織重大戰略任務,實施重大戰略工程。”東南大學尤肖虎教授表示,江蘇和南京的網絡通信與安全研發處于國內引領、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設立在南京實至名歸。
目前,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以未來網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承擔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引領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戰略性項目,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重點突破包括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引領網絡、通信、安全相關領域的未來學術發展方向,全面提升國家網絡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保障網絡空間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我國乃至全球網絡通信提供引領。
建成以來取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
5G毫米波相控陣芯片
2020年1月19日,紫金山實驗室宣布重大成果:經過艱苦努力,完全自主可控且成本超低的毫米波相控陣芯片問世,它速度快、覆蓋廣、價格大幅降低,一腳踢開了毫米波通信技術商用的“絆腳石”,在世界上首次較為徹底地解決了阻礙CMOS毫米波通信芯片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所有核心環節,從芯片、模塊到天線陣面全面實現自主可控,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
除上述重大成果,自2018年8月揭牌以來,紫金山實驗室面向“網絡2030”發展愿景,以網絡操作系統、毫米波芯片和網絡內生安全等“命門”技術為主攻方向,在重大任務研究方面已取得累累碩果:

成功研發了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開通了12個城市的未來網絡試驗網絡,首次實現了基于SDN白盒骨干網的長距離、大帶寬、高質量8K超高清視頻直播,加速推動互聯網從盡力而為的網絡變革為一個可確保服務質量、安全可靠、低成本、靈活可定制的全新網絡;
研制出自主知識產權CMOS工藝毫米波芯片和大規模天線陣列,成本降低至國際傳統技術路線的1/10,使5G的發展在成本上具有更大優勢,該成果為解決我國毫米波芯片進口限制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
基于未來網絡試驗設施與長三角一體化網絡設施,建設先進、開放、靈活、安全的大規模高質量企業外網,以實現網絡與工廠、網絡與云的深度融合,滿足工業互聯網對大帶寬、低時延、低抖動、高可靠等要求;

全球首個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
完成了擬態調度器芯片架構設計,并在天地融合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內生安全體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開通了全球首個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
成功組織申報工信部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兩大項目,非對稱全數字毫米波大規模MIMO陣列技術和大規模確定性骨干網技術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最新指南。
目前,紫金山實驗室已匯聚了近1000人的科研隊伍,與國內30個龍頭高校院所、企業共建伙伴實驗室,圍繞確定性網絡、移動開源構架等多領域已展開實質性合作研究。
搶占未來網絡和6G制高點
互聯網技術正面臨巨大變革與機遇,未來網絡已成為全球制高點。我國正加大力度布局未來網絡領域的創新研究,江蘇省牽頭建設網絡信息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設施項目,已在未來網絡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在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紫金山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在交流發言時表示,國家科技部牽頭組建了國家6G重大專項專家組,紫金山實驗室將作為主力參與未來國家移動通信重大科技專項研究,還將計劃于今年舉辦未來網絡與6G為主題國際頂級會議,推動江蘇在未來網絡與6G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搶抓發展機遇。
2020年,紫金山實驗室將緊緊圍繞申建“國家實驗室”總目標,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面向全球凝聚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的“高峰”,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基地。
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張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