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辟謠(2025年11月7日)
2025年11月7日
謠言:新疆一地風機葉片斷裂?
真相:近日,有網民發帖稱:“國家電投新疆塔城某風場發生風機葉片斷裂事件”,引發關注。經國家電投集團新疆能源化工額敏有限責任公司核實,其在新疆塔城區域布局風電項目共7個,均未發生安全事故,帖文所述內容不實。(來源:“新疆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 謠言:成都龍泉山將舉辦荒野求生賽?
真相: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臺發布“成都龍泉荒野求生大賽征集令”,稱龍泉山將舉辦荒野求生賽事,并面向社會征集賽事策劃、規則和籌備方案。相關帖文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表達參賽意愿,詢問報名方式、發起組隊邀約等。11月7日,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發布官方通告稱,經核實,官方無組織舉辦此活動的計劃安排,也未收到任何組織和個人申報舉辦該活動的報備,請廣大網民對有關信息注意甄別,謹防上當受騙。(來源:“成都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
科普:立冬天氣能預測今冬冷暖雨雪?氣象專家:不科學 詳情:11月7日,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有網民列舉民間不少諸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或“立冬下雨一冬澇,立冬無雨一冬旱”“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等諺語,認為立冬當天的天氣狀況將會決定整個冬季的氣候。氣象專家指出,這些古人在長期生活觀察中總結的經驗性諺語,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不具備現代氣象學的科學精確性。 一個季節的氣候受大氣環流、海洋溫度(如拉尼娜、厄爾尼諾現象)等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憑某一天的天氣無法做出長期、準確的預測。現代氣象預報依賴超級計算機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目前也只能較準確地預測7-10內的天氣趨勢。而即便是這種短期預報,也有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因此,僅以單日天氣來判斷未來三個月的天氣情況,并不科學。(來源:“安徽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安徽網絡辟謠平臺、大皖新聞等)
通報:重慶依法關閉一批違法違規網站和賬號 詳情:近期,重慶市網信辦持續加大管網治網力度,從嚴整治各類網絡信息內容亂象,切實規范網絡傳播秩序,聚焦仿冒假冒、涉黃涉賭、涉詐引流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靶向整治,依法關閉違法違規網站216個、賬號123個。 一、依法關閉一批假冒仿冒網站。針對假冒仿冒地方行政事業單位、新聞單位網站違規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問題,依法關閉一批假冒仿冒網站及賬號,依法對相關網絡主體給予行政處罰。 二、依法關閉一批涉黃涉賭網站。針對傳播淫穢色情、賭博等違法違規信息的網站,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關閉“88看球直播”“KOK體育”“九游會”“圖片文章網”“腐漫畫”等違法違規網站120余家。 三、依法關閉一批涉詐引流賬號。針對假借“消費金融公司”名義發布涉詐引流短視頻、騙取個人征信信息、擾亂正常金融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清理仿冒銀行網站(App)100余個,依法關閉“泓笑容”“銀協發哥”“信用王老師”等61個涉詐引流賬號。(來源:“重慶辟謠”微信公眾號) 通報:云南省昆明市三部門聯合發布2025年第三批網絡違法違規典型案例 詳情:日前,昆明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昆明市公安局網安支隊聯合發布2025年第三批網絡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其中涉編造謠言案例如下: 案例一:網民李某某在快手平臺發布圖文消息稱“河北出事了,覃某某死了,這不是預言,而是蓄謀已久的謀殺”等不實信息。李某某系未成年人,目前,經民警教育,李某某已認識到錯誤,保證以后不再發布未經核實的內容。公安機關依法對李某某進行批評教育和普法宣傳。 案例二:網民凌某在小紅書平臺發帖文稱:“25年中考,昆明某高中,今天交準考證了,620自費;640公費;家長可談。”經查,凌某對編造傳播謠言的行為供認不諱,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對其處以2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并責令其立即刪除視頻,消除影響。(來源:“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微信公眾號、昆明信息港) 詳情:云南省昆明市三部門聯合發布2025年第三批網絡違法違規典型案例
統籌:屈紹輝 策劃:董曉 文字:李申 設計:肖麗麗 尹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