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豐收節:這份“秋日指南”請收好
金秋時節,稻浪翻涌、瓜果飄香,中國農民豐收節氛圍漸濃。一些傳言也隨之產生:“豐收節選秋分僅因節氣”“豐收節只是農民參與的節日”“秋天只收獲不耕種”“綠化帶的‘免費水果’可以采食”……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帶您厘清這些誤區,讀懂秋日農業智慧。 豐收節選秋分只看節氣? 多維度考量! 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選擇是氣候、農事、文化、民族多維度考量的結果。 秋分,是氣候與農事、收獲與播種的“黃金交匯點”:全國多地啟動秋收,南方水稻、北方玉米等秋糧進入收割高峰,且正值冬麥播種,與農事節奏高度契合。文化上,古人視秋分為“耕耘與收獲的平衡”,是傳統“秋報”“秋嘗”“秋社”習俗的創新轉化。民族層面,兼顧畬族“豐收節”、藏族“望果節”等少數民族下半年節慶,便于全國共慶。 因此,設在秋分日的豐收節,既禮贊農民勞動、傳承農業智慧,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力量,盡顯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殊價值。 豐收節只是農民參與的節日? 農民為主,全民共慶! 豐收節是為億萬農民設立的節日,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唱主角,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同時,豐收節也是全民的盛會。 金秋消費季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重要活動,近年來各地以其為載體,開展多維度農產品促消費活動,吸引城市居民走進鄉村,線上線下融合、電商賦能,順暢城鄉消費鏈路。 今年9月5日,金秋消費季啟動活動在杭州舉辦,依托當地電商、直播優勢暢通農產品產銷渠道;天津、沈陽等6城還發出倡議,聯動中秋、國慶舉辦惠民活動,讓城鄉居民共享豐收喜悅與成果。 秋天只忙著收獲? 秋收秋種兩不誤! 秋天既是收獲季,也是耕種季。秋收秋種是我國一年中第三個農業大忙季節(另外兩個分別是春耕春種和“三夏”),一般從9月中下旬開始至11月上中旬結束。 秋收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同一品種從南向北收獲。而秋種在秋收后開展,翻耕土地播種冬小麥、油菜等。比如,冬小麥分布于華北、黃淮、西北東部等區域,其中,西北地區東部、新疆和華北的冬小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出苗,黃淮地區冬小麥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種出苗。南方冬小麥播種時間稍晚,江淮、江漢地區以及四川盆地、貴州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云南在10月中旬至11月播種。 綠化帶水果不花錢就能吃? 不建議吃! 秋天豐收季,路邊綠化帶里的各種水果都成熟了,這些水果雖然看起來和市場售賣的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不建議吃! 原因在于,一是不好吃、無營養。綠化帶果樹以觀賞、綠化為目的,品種選擇不考慮口感,果實營養價值低;二是不健康。綠化帶用工程土壤,不檢測重金屬含量,且臨近機動車道易受尾氣污染,導致果實重金屬超標;綠化帶定期噴藥防治病蟲害,果實可能有農藥殘留,食用會危害健康。 讀懂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深層價值,解鎖秋日農耕的科學邏輯及健康常識。如此,才能享受這份季節饋贈的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