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協提醒!這些投資消費騙局?永先
近年來 一些不法機構和不法分子 利用養老投資、藏品投資 以房養老等消費噱頭 以虛假的宣傳 有指向的誘導、編造 針對老年群眾的投資陷阱 北京消協列舉了幾個投訴案例 案例一:養老投資騙局 王先生夫妻挑選了一家養老機構以備需要,養老機構聲稱可以先交費占床位,交得越多入住后享受的折扣越大,兩年后會將提前交的費用全部返還。但二人提前交了十幾萬占位費后,入住時卻并未享受到應有的折扣服務且占位費也遲遲不退。 案例二:藏品、金融投資騙局 李阿姨在電視購物頻道看到一塊據介紹極具價格上升空間的翡翠,于是去線下實體店花費16.8萬元購買。取貨時,銷售員以取貨需要為由拿走了發票,但隨后又以商品未到為由未領取成功。不久后,實體店倒閉銷售員也聯系不上,消費者既無購買的商品也無購物發票,維權受困。再如,老年消費者劉先生購買了玉器收藏品,收到商品后發現只是普通的工藝品,不具有投資價值。 還有老年人看到某投資廣告稱購買所謂金融產品回報高,便選擇購買并在初期“看到了”收益,隨后在該機構利益誘惑下繼續投資多筆資金,卻發現收益和本金均無法取出。
案例三:以房養老騙局 隨著以房養老模式的出現,有的不法機構和不法人員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高風險理財項目等包裝成安全可靠且能獲取高息的投資項目,誘騙老年人辦理個人房產抵押并將抵押款用于項目投資。機構“爆雷”后,抵押房產被處置變現,老年人不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無家可歸、背負巨債的境地。
以上這些案例無不是對不法行為進行包裝,利用老年人處于弱勢地位,以“高返還、高收益”誘惑,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涉嫌犯罪。 北京消協提醒老年消費 投資需謹慎,如確需投資,應樹立理性投資理念,謹慎選擇投資產品,選擇正規投資機構,提高防騙反詐意識,不要泄露個人信息,及時保存交易證據,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樹立理性投資理念。老年消費者要做好資金規劃,不沖動投資,不盲目追求高回報,不要將日常生活和養老必需的錢用來投資。 謹慎選擇投資產品。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老年消費者不要盲目跟風,謹防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多與子女商量,確認好投資產品后再進行投資。 選擇正規投資機構。老年消費者投資理財一定要通過正規平臺或官方渠道,不輕信理財廣告,不聽信可疑電話和短信。在購買投資產品前,應查看經營者的營業執照及業務經營許可證,充分了解相關合同條款。 不要泄露個人信息。老年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個人信息不外泄,以防個人信息被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 提高防騙反詐意識。老年消費者可下載國家反詐中心應用程序,主動學習防詐騙知識。對陌生號碼、鏈接、陌生賬號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及時保存交易證據。在購買投資產品時,應主動索要發票、收據等消費憑證,保留宣傳和承諾信息、交易記錄、合同訂單、等相關證據,以便用于維護自身權益。 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如遇到投資消費糾紛,應及時與投資機構及平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向消費者協會或行業主管部門投訴,或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若發現疑似遭遇詐騙或非法金融活動,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記者:萬曉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