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機關工委:增強造血功能 拓寬掛扶村增收渠道
(通訊員 鞠晶)2015年是泰興市“黃橋老區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收官之年。市級機關工委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引導各市級機關掛扶部門改變以往單純靠投入資金的幫扶思路,著重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通過資源開發、土地流轉、項目增收、服務創收、資產盤活、稅源增收等多種舉措,促進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建設標準廠房。2015年,政府辦、政協辦、宣傳部、地稅局、規劃局、發改委、安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為掛扶村新建標準廠房達8萬多平方米,促進村集體經濟的長足發展。政府辦、地稅局等部門幫助掛扶村在古溪工業集聚區內建設6000平方米的標房,統一由鎮出租,每村從中獲得10萬元;宣傳部幫助廣陵鎮新圩村盤活村部后面的存量土地,建設11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每年為村增加7.6萬元的集體經營性收入;安監局幫助新街鎮車馬村分兩年撥付28萬到工業集聚區建設標房,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6萬元;市場監督管理局幫助廣陵鎮興寧村新建標準廠房1000平方米,每年為村集體增收4萬元。 招商引資。市委辦、交運局、國稅局、教育局、住建局、氣象局、煙草局、電信公司等部門,協助掛扶村盤活閑置的廠房、學校、建設用地,招引能人投資創業,收取租金,2015年市級機關部門幫助掛扶村招商引資累計增收240多萬元。國稅局為元竹鎮潘元村引進注冊資金500萬元的泰興市彤昶服飾有限公司,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7.6萬元的經營性收入,同時帶動了周邊地區剩余勞動力近百人;住建局幫助黃橋鎮橫巷村招商引資,新建方誠金屬制品公司、鏟車廠、服裝廠,為村每年帶來15萬元的收益;地稅局幫助古溪鎮錢蕩村引進永大家俬入駐村建的標準廠房,使村每年獲得租金10萬元。 招商引稅。市級機關部門充分利用鄉鎮招商引稅分成的政策,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民政局、沿江辦、國稅局、農委等部門,為黃橋老區30多個掛扶村招商引稅累計達80多萬元。國稅局協助元竹鎮潘元村引進泰州萬億紙業有限公司完成資格認定及國稅開票,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萬元;農委協助廣陵鎮張拾村招引無錫能人新建江蘇哈姆特緊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稅分成使村集體增收5萬元。 組建專業合作社。市級機關部門已累計為村組建專業合作社35家。市紀委協調資金30萬元,為古溪鎮塘灣村組建農機合作社;公安局幫助廣陵鎮曹西村推動小農場建設;環保局幫助分界鎮張竹村成立了草繩編織合作社和甜豌豆專業合作社,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致富了一方百姓;電信公司幫助新街鎮張吉村、商檢辦幫助野肖村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降低了種田成本,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 為土地流轉提供服務,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一是幫助規模農業項目業主處理矛盾糾紛,收取5%~6%的服務費用。市級機關部門已經為掛扶村流轉土地累計18000多畝,合計收益200多萬元。人大辦、環保局、糧食局、審計局、供電公司、文廣新局等部門,指導各自掛扶村在土地流轉中與承租人簽訂合同,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費用,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10萬元。二是為業主提供勞務。市級機關部門指導掛扶村成立勞動服務公司(隊),幫助業主耕、種、收,收取每人每天1~2元的管理費用,如:體育局掛扶的元竹鎮丁莊村,文廣新局掛扶的分界鎮趙莊村,商檢辦掛扶的新街鎮野肖村、機關事務局掛扶的廣陵鎮聯吳村等,每年均為村增加固定收入2~3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