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效農業園區:核心區擴容 新品唱大戲
(記者 秦銀生)近年來,市高效農業園區一手抓核心區的充實提高,一手抓周邊村蔬菜種植面積的擴容,園區所在的新街鎮蔬菜生產面積擴至25000畝,其中鋼架大棚面積達到了60%,運行質態穩步提高。 連日來,浙江臺州業主周繼清正在他的葡萄基地內加蓋二道薄膜。去年年底,周繼清新建了200畝葡萄大棚,明年就可以上市銷售。周繼清之前的業主用的是竹架大棚,產出效益不高。2014年秋播期間,新街鎮赴浙江招引葡萄種植能人周繼清盤活了這塊低產葡萄園。 市高效農業園區核心區原來的規劃面積是15000畝,隨著業主及種植項目的增多,核心區內已經沒有空間。從去年起,新街鎮整合省級菜籃子基地等項目資金近千萬元,對核心區內的道路橋梁進行提檔升級,同時將核心區道路延伸到周邊村組,僅今年新建設的路道就達3.6公里,同時改造橋梁4座,配套建設泵站、涵閘15座,進一步改善了園區發展環境。 新街鎮共28個村,其中市高效農業園區核心區占地8個村。這兩年,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向邊緣村延伸,霍莊、嚴堡、夏徐等8個村直接受益。全年新增高效農業面積6000多畝,其中鋼架大棚2600多畝,淘汰5個低效農業項目1500畝,極大地提升了園區運行質態。 近年來,市高效農業園區通過引進能人,帶動品種更新換代,小蘿卜做出了大文章,紫蘇等新品種更是產銷兩旺。 去年年底,市高效農業園區業主袁海投資種植了食用蘿卜,種植面積達900多畝,其中600畝為塑料大棚。與袁海一樣,園區10多家食用蘿卜種植戶都在蘇南等地市場設有自己的門市部。他們看準了當地企業、學校食用蘿卜需求量大,銷路不愁的前景,致力發展食用蘿卜項目,而且種植蘿卜用工少,投資少,整體效益好。目前,蘿卜種植面積占整個園區面積的50%以上,每天批發銷往蘇、錫、常、上海等周邊大中城市農貿市場250噸左右,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市高效農業園區原來的主打品種為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大眾消費品。近年來通過引進能人,帶動了品種更新換代。市好又多蔬菜基地引進山東客商生產的紫蘇,常年銷往韓國,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一畝地純利潤達8萬元。 新街鎮副鎮長王學軍介紹,目前,傳統作物種植面積比例已經由過去的80%下降至50%左右。 市高效農業園區創建之初,以規模種植蔬菜為主。隨著多家養殖企業的加盟,園區探索種養結合模式,生態發展,相得益彰。在市高效農業園區,規模蔬菜種植發展迅速,養殖業發展也同步跟進。隨著江蘇洋宇、麗佳禽業、鵬輝禽業等一批養殖企業的落戶,目前全鎮生豬欄存量超過6萬頭,家禽65萬羽,山羊超過2萬只,新街鎮已成為全市畜禽養殖大鎮。 江蘇洋宇生態養殖公司存欄生豬1.5萬多頭,按照每頭生豬平均每天產生3.5公斤糞水計算,每天糞水產生量達到54噸。企業通過沼氣分解、農田消化措施,糞污實現了零排放。沼渣和沼液直接通過管道進入氧化塘,用于果園和6000畝水稻灌溉。在市高效農業園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逐步減少化肥用量,通過施用有機肥培肥地力。 【記者感言】現代農業如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市高效農業園區進行了有益探索,初步解決了這個難題。高效農業,市場是基礎,價格是杠桿,設施配套是保障,環境污染是瓶頸。解決好養殖污染問題,變廢為寶,生態發展、綠色發展才能長久,這也是各地發展高效農業必須面對和重視的一大課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