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城市建設重點實施“626”工程 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記者 張宏偉) 會議提出,今年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城市北部片區的建設速度,加大老城區的改造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市配套設施,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重點實施“626”工程,即民生保障類、市政設施類、社會事業類、公共服務類、開發經營類、生態環境類等六大類26項工程、202個項目,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迅速完善道路網絡。緊緊圍繞“外聯內暢、全城貫通”的工作要求,迅速完成鼓樓大橋、羌溪橋、銀杏路、太平路、惠澤路等15項道路、橋梁結轉工程。開工建設長征路南延、龍河中路、羌溪北路等18項工程,確保主城區特別是北片區和老城區消滅斷頭路、溝通主干道,形成“九橫九縱”的道路網絡雛形。同時,迅速建成城市快速通道,著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年內,要確保完成新334省道、鎮海路北延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泰常過江通道研究論證,迅速完成前期工作,確保早日開工。 精心打造城市景觀。重點圍繞三個字下功夫。一是“清”,進一步溝通全城水系,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劣五類水體,10月前全面完成外環城河、北灣河、南躍進河等18項閘站結轉工程,同時,啟動寶塔生產溝、新上橫港、羽惠河、耿戴中溝及眾安港等4項水環境整治工程,打造“清水、親水”的河道環境。二是“綠”,強化中心城市和周邊鄉鎮綠化景觀設計打造,開工建設民安廣場、張岳游園、園林路、錢莊綠地等18項綠化工程,確保新增綠地30萬平方米。進一步鞏固省園林城市創建的成果,迅速啟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三是“靚”,充分發揮如泰運河風光帶在扮“靚”城市中的作用,啟動如泰運河風光帶規劃設計,年內確保完成泰興大橋至延令橋段樣板示范工程。實施如泰運河改航,同步啟動替代航道工程、馬甸水利樞紐改建、內港池建設等工程。加快城市地標建筑建設進度,年內確保完成鳳凰文化廣場、建工大酒店、新黨校大酒店、國際大酒店等現代服務業工程,努力形成協調、優美的城市天際線界面。 努力提升物管水平。創新物業管理模式,濟川街道辦要牽頭建立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位一體”的物業管理新機制,確保物業管理覆蓋率在95%以上,凡入住率在50%以上的小區,都要及時成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真正把群眾組織起來,推進相關工作,實現物業小區的文明整潔、和諧安定。推動物業管理全覆蓋,根據住宅小區、老小區、拆遷安置小區的不同情況,實行物業管理“菜單式”服務,對老小區,各相關部門、單位要把推行物業管理作為改善民生的大事抓緊抓好,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維修改造物業設施;對拆遷安置小區,社區居民委員會要負責組建社區服務組織,可以委托專業服務企業進行管理,努力提高安置小區的物業水平;對新建住宅小區,要全面推行前期物業招投標,大力引進管理先進、實力雄厚的大型物管企業,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市物業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強化行業監管,對業主反映問題推諉扯皮、不及時解決,而被舉報、投訴經查實的,要作為不良行為記錄,并責令限期整改。破解收費難題,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探索采取與門禁系統掛鉤、與其他公用事業收費捆綁等多種辦法,切實解決“收費難”問題。 大力化解城市擁堵。做到規劃先行,堅持規劃引領治堵,編制出臺近期重點治堵項目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在項目規劃建設之前預先設計交通管理方案,將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納入審批環節,盡量減少和避免形成新的交通擁堵隱患。強化重點治理,繼續強化管理執法,嚴厲整治交通頑癥和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科學運用科技交通管理手段,對全市易堵路口、路段分級制定交通疏堵保暢應急預案,確保市區不發生大面積、長時間交通擁堵。加強配套建設,下大力氣優化路網結構,疏通區域交通微循環,實施支路、次干道和交通節點改造,加快打通“斷頭路”,改造“瓶頸路”,優化“錯位路”,均衡路網交通流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全面整治配建停車場被占用、挪用問題,鼓勵沿街單位內部停車場向社會錯時、有償開放。堅持公交優先,適度添置城市公交、鎮村公交車輛,合理設置線路和站點,積極推進公交智能系統建設,提高運行效率、準點率和覆蓋率,提升公交服務水平,提高公交分擔率。 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各鄉鎮(街道)、部門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突出專業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凡是能招商引資建設的項目都要招引客商開發建設,讓各類社會資本、先進理念充分涌流。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盡快組建招商引資“項目謀劃、項目洽談、項目落實”三支隊伍,完善招商工作機制,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在土地出讓、工程建設、物業管理等領域大力實施招商,努力引進大公司、新面孔參與城市建設。除了強化部門、單位招商引資的責任外,要引導各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主動出擊,積極向上、向外爭取資金,全力保證工程建設所需。 會議要求,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鎮村建設和土地管理工作。各鄉鎮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突出因地制宜,強化個性發展,打造富有特色的中心集鎮。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完成村莊環境整治年度任務。同時,要建立和落實長效管護機制,實現村莊環境整治常態化、規范化。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要以節約集約、依法依規為切入點,拓寬用地渠道,破解瓶頸制約,實現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雙保雙贏”。嚴格執行掛鉤指標有償使用機制,全年力爭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新增耕地800畝以上。扎實推進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力爭新增耕地3000畝以上。認真做好土地收購儲備工作,優先收儲城區“退二進三”及“商、糧、物、供”等存量土地,實現土地資產保值增值。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加快推進高標準廠房建設,探索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模式,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強依法依規用地意識,項目用地手續不完備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