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菜單”消費者也該反思
最近,海南三亞天價宰客報道沸沸揚揚,而廈門也爆出“天價菜單”事件:蘇州游客丁先生等7人,春節期間,在廈門環島南路一家海鮮排檔一頓飯吃掉9560元。 “天價菜單”的風波鬧得沸沸揚揚,眼下,戰火已從三亞燒到了廈門,大有“燎原之勢”。其間,挨罵的是商家,反思的也是商家;挨批的是政府監管部門,反思的也是監管部門。不過,我認為面對“天價菜單”,消費者也該反思。 這里的“消費者”不外乎分為兩類,一類為“公款消費”,一類為“自掏腰包”。 公款消費“天價菜單”花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不說“對不起組織,對不起家人”,起碼是“對不起自己的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仍有一些苦難中的兒童“吃不飽飯,上不起學”,動不動“一頓飯,一頭牛”,你的良心安在? 至于“自掏腰包”,即便你是大款,那錢也不是好掙的,也應該花得明明白白。市場經濟環境下,有的商家講究“物美價廉”,有的商家奉行“坑蒙拐騙”,消費者不能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精明的消費者上餐館或大排檔,落座之后“點菜”,每道菜價格幾何,總價多少?菜單一式兩份,商家、消費者各執一份,你憑“此單”上菜,我憑“此單”付錢,有字據為證,誰也甭想扯皮。唯其如此,如若再有“天價菜單”,那就是“周瑜打黃蓋”。 或許,有的自掏腰包消費者會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當時肚子餓得咕咕叫,一時找不到飯攤子,挨宰,那是“迫不得已”。其實,這只是“維權意識淡薄”的一種托辭:一者,你開出“天價菜單”,我吃方便面,行吧?二者,點菜時拿到天價菜單,當時就應該立即報警或投訴,“防患于未然”;三者,面對“天價菜單”,更可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四者,工薪階層收入有限,中國乃至海外的“大好河山”,不只“三亞、廈門”獨有,我“望而卻步”,總是可以的吧?! 整治當下亂糟糟的旅游市場,對不法的商家該下“猛藥”,對護短的相關監管部門應加以問責,消費者更應該“吃一塹長一智”,變得聰明起來。從這個意義上看,“天價菜單”一張張被曝光,或許“壞事能變成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