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感情深一口悶”埋單? 酒友、餐館未盡注意義務都要擔責
2012-02-08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節日期間,親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民間勸酒文化博大精深,所謂“感情深一口悶”。不過,法官提醒,喝酒一定要適量,適當飲酒怡情,醉酒不但誤事,甚至可能出現法律糾紛。
案情:小張和小李是好朋友,小張邀小李在某餐館喝酒,不論白的紅的國酒洋酒,統統下肚。從上半夜喝到凌晨四點,小張一直勸酒,小李也不含糊。后小李喝醉,在衛生間滑倒,小張將其扶起。
小李以喝醉無法回家為由要求在餐館留宿,小張答應。餐館經營者出于好心,在餐館大廳內支起一張簡易床讓小李休息。清晨,餐館經營者發現小李仰面躺著、嘴角有紅色嘔吐物,隨即撥打了120。120急救中心醫護人員趕來后確診小李已經死亡。
經鑒定,小李死亡因醉酒后猝死。那么,誰應對小李的死亡承擔責任呢?
點評:小李系成年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能遇見到喝酒所帶來的危害,故小李應對其死亡承擔主要責任。
但是,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小張與小李在餐館喝酒,與餐館形成特殊的關系,餐館經營者在明知小李已醉酒的情況下,未作妥善處置,而是超出經營范圍讓其留宿在餐館,故其應對小李的死亡承擔次要責任。
此外,小張邀小李一同喝酒,他們之間形成特殊關系,即同伴的注意義務。該注意義務系積極作為義務,是否違反該義務取決于行為人的合理預見。小張喝酒并無過量,在小李醉酒時,小張對小李即產生積極作為義務,即小張應對小李進行救助,應撥打120或將小李送至醫院進行醒酒治療。本案中,小張未履行其積極救助義務,而是放任小李留宿在餐館,故小張亦應對小李的死亡承擔次要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