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戶口“回家”了
(記者 馬宏飛 通訊員 朱振吾)我市相關媒體曾經報道了題為《20年“黑戶”,只想找回“自己”》的消息,講述的是濱江鎮馬甸社區蘇坔村季長生、季九山等11位老人因為沒有戶口而無法申請低保,也辦不了醫保,希望公安等相關部門幫助他們找回自己的戶口。 干警千里遠赴江西 消息刊出后,市公安局戶籍科以及馬甸派出所的干警們在第一時間與老人們取得聯系,并于12月21日驅車趕往11人曾經工作過的也是丟失戶口的江西省安義縣,查找相關線索,幫助他們盡早補辦戶口,恢復身份。 “這11個人上世紀70年代去了江西安義,去的時候,把戶口遷出去了。”市公安局戶籍科干警朱筱樂告訴記者,由于當初檔案保留不完善,要找當時戶口遷出去的檔案比較困難。根據規定,戶口在哪里非故注銷的應該在哪里恢復,所以希望在江西安義能找到原始戶籍檔案,哪怕是注銷記錄或者是遷出記錄。 “在前往安義的路上,我們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因為從前期與江西安義縣公安局聯系的情況來看,他們也沒有找到關于這11人的戶口信息。”朱筱樂說。 經過9個多小時的趕路,民警們于當日下午6時趕到了江西安義縣公安局,此時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于第二天一大早就與安義縣公安局取得了聯系,請求幫助查找這些村民的戶口信息。 查找檔案一波三折 據了解,季長生、季九山等11人于上世紀70年代,在安義縣新民鄉所屬的新民綜合廠上班,要想查找戶口信息必須到當地派出所,但是在當地派出所檔案室里也沒能找到相關線索。 經過排查,得知季長生、季九山等人的戶口歸所在鄉政府管,當時是一個姓高的帶過來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到安義縣新民鄉政府查找這11個人的原始檔案。這,也是最后的希望。”朱筱樂說,“在新民鄉政府,我們找到了該鄉黨政辦主任黃義禮,通過交談,得知黃義禮和季長生、季九山等人當年是同事。” 據黃義禮回憶,就在一年前,蘇坔村村民何必泰曾經到新民鄉查找過自己的戶口。當時由于時間倉促,加上時任鄉政府戶籍員已經退休又在外打工,所以就沒有認真查找。 檔案漸漸有了眉目 在安義縣新民鄉政府,黨政辦主任黃義禮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鄉里老檔案員的手機號碼,向他咨詢當年檔案的保存情況。 “經了解,在上世紀70年代,當地做過第二次人口普查,當時應該有相關資料,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朱筱樂說,在新民鄉一座廢棄的樓上,他們找到了當年的檔案室。 “一番翻箱倒柜之后,在一個文件柜的角落里終于找到了一本發黃的登記冊。”朱筱樂高興地說,經過查找,發現了季九山等人的原始檔案,是1970年由泰興遷入安義的。 “當時,我們對這些戶口資料進行了取證,以便回來后,根據戶籍政策為他們辦理相關手續。”朱筱樂說。 12月29日上午,當得知自己的戶籍檔案有了著落的消息后,季長生、季九山等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我們終于有了‘戶口’了,不再是‘黑戶’了。” 【記者手記】為民服務無小事 市公安局戶籍科以及馬甸派出所的干警們,為了11位村民的戶籍檔案,遠赴千里之外的江西安義縣,經過耐心查找讓11位村民恢復了身份。 盡管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對老百姓來講,卻是事關切身利益的大事。民警們的舉動,深受11位村民及當地群眾的贊譽。 為民服務無小事。各級黨政部門和黨員干部在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等大事要事的同時,需要更多地關注老百姓辦戶口、上醫保、申請救濟等小事,多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讓百姓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讓社會更加文明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