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六十三名農民工
2011年12月15日下午2時左右,黃橋法庭接到黃橋鎮黨委政府打來的緊急電話稱,黃橋某服飾公司因為經營不善,拖欠在公司上班的63名農民工的工資,63名農民工多次到工廠索要沒有結果,便又集體到黃橋鎮黨委政府上訪要求解決。 接到電話后,黃橋法庭高度重視,立即起動《法庭化解群體性事件工作預案》,陳暉庭長迅速從掛職的“三解三促”群眾工作團趕回法庭,了查情況,親自坐鎮指揮案件的處理。同時在第一時間向院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進行了電話匯報,院領導要求法庭在堅持依法公正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實現,全力協助黃橋鎮黨委政府妥善處置這起群體性事件,維護轄區社會穩定。根據院領導的要求,黃橋法庭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班子,分成立案組、群眾情緒安撫組、審理調解組,及時上手審理這些案件。 法庭立案組審判人員立即啟動法庭立案程序,在第一時間與63名農民工進行接觸,對他們在手的證據進行初步審核,迅速開展立案登記,對家庭困難一時交不起訴訟費的農民工,依法報請院領導批準減緩免訴訟費。共緩交訴訟費1575元。 年終歲底,63名工人,就是63個家庭,其身后又是幾百個利害關系人。這些勞動報酬雖然微薄,但對于他們卻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工人們的情緒非常激動,稍有不慎,極可能引起群體性事件。為此法庭群眾情緒安撫組的干警在鎮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對63名農民工端茶送水,板凳讓座,分別進行心理疏導,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相信黨委政府和法庭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情,同時也希望他們在依法保護自已的合法權益同時不要有過激的行為和舉動,通過努力,法庭牢牢管控好現場局面,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法庭審理組人員在審判員蔣鵬飛帶領下,打破常規,顧不上吃晚飯,連夜挑燈審理。由于該企業的負責人一直躲債在外,無法查找其下落,審判人員不等不靠,想方設法,利用多種關系,通過該企業負責人的親戚與其取得了聯系,并立即打電話給該負責人,經過長達三個小時馬拉松式的思想工作,該負責人最終同意從南通趕到法庭,配合法庭處理這起案件。晚上6時左右,該負責人到法庭后,黃橋法庭審判人員對其曉之以理,明之以法,表明法庭在優先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前起下,也一定會依法保障其正常的生產經營,希望其配合黨委政府及法庭化解這起糾紛。隨后法庭審判人員與該負責人逐一對63名工人的工資帳單進行審核,和工人們一起對拖欠的工資數額進行確認。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協商,一直到晚上10點半鐘,63名工人與該負責人才達成分三批償還拖欠工資的調解協議。該負責人同時向63名工人表示將在近幾天內想盡一切辦法優先償還部份款項,贏得了工人們一定程度的涼解。 通過法庭全體干警長達8多小時的努力,共為63名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252000元。(吳 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