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改革最高立法機關開門征民意 公眾當面建言
| 【核心閱讀】
個稅不僅關乎國家的財政收入,也關乎百姓的“錢袋子”。自從今年4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以來,公眾一直沒有離開過對它的關注。為廣泛征集社會意見,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草案及草案說明在中國人大網上全文公布。截至5月25日10時,8萬多網友已經提交意見22萬多件。 “網對網”不能代替“面對面”。社會公眾到底對草案怎么看?在5月10日聽取部分專家對草案的意見之后,全國人大機關再次舉行座談會,將16名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公眾代表請進立法機關,零距離交流,面對面互動。 5月20日上午,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第二會議室。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在這里召開座談會,專門聽取社會公眾代表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來北京前,做了精心準備 “請按照你們的想法暢所欲言,希望都能夠把自己的觀點講得很明確。”會議主持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虎開門見山。 “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000元,我認為合適,并表示贊成。”工人出版社計劃財務部主任翟廣圣第一個發言,并直接亮出觀點,“我支持統一稅率,便于操作,也符合國際慣例。” “從北京市公務員工資的角度,我非常支持起征點調整到3000元。”北京市順義區金融辦副主任潘蓉說,“從2004年開始北京市實行‘陽光工資’,將近7年的時間沒有調整過。在工資不能提高的情況下,個人所得稅的扣除標準和稅率的調整是非常受歡迎的。” 王垠是山西長治市潞安礦業集團常村煤礦工人,來北京前,王垠做了精心的準備。既計算自己的收支情況,也調查工友的收支情況,還上網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收集了領導、同事及朋友、同學的意見。“我屬于一線工人,月收入在3000至4500元左右。在對一線職工的詢問中,我發現工人并不是不愿意納稅,而是認為稅負過重。”王垠建議以3000元為起征點,通過降低稅率來切實降低中等收入家庭的稅負水平,比如將5%和10%兩檔稅率降低到2%和5%。 昆明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辦公室主任雷時雨也建議,以3000元為起征點,降低第一級數、第二級數、第三級數的稅率。 換個思路,提出不同看法 “3000元的起征點標準偏低,調整為4000元比較合理。”作為來自基層的工薪階層代表,湖北黃石市華新水泥股份公司銷售員羅遠景提出了不同看法。羅遠景同時認為,法律具有嚴肅性、權威性、穩定性、前瞻性,在調整個稅起征點的時候,應該對CPI的漲幅和工資增長情況有充分的預期。 “我認為起征點多少、級距級次多少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中國民生銀行職員竇學鋒說,“我們能不能換個思路,把個稅拿出一塊作為納稅人的補充養老,國家把稅轉移支付,一方面繳了稅,另一方面拿出一部分來放到補充養老中,這樣不需要每年都調整,減少了工作成本,而且老百姓也高興。” 中國職工之家財務部副主任陳璐贊同竇學鋒的意見。“納稅是我對國家的義務,如果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稅會讓我以后的生活變輕松的話,就不會計較起征點是多少。”陳璐說。 對于統一個稅征收標準,北京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職工向蘭表達了不同的看法。“起征點的確定不能籠統地全國定為一個標準,因為在沿海和內地、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城市和農村,3000元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向蘭說,“草案對此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能減輕那些供養人數多、經濟困難家庭的經濟負擔,不利于社會公平。” 暢通表達,彰顯立法進步 “我覺得自己真正地成了國家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對于有機會參加此次座談會,北京市水務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胡艷芳難掩內心的激動。胡艷芳建議,在推行個人所得稅法的同時,能夠出臺一個跟進的實施方案。“我們依法納稅了,能不能有一個激勵的政策,哪怕是一點,給我們一些心理安慰。”胡艷芳建議對于不自覺納稅的,或者是高收入者想辦法避稅、逃稅的進行有效監管和懲罰。 “在立法過程中,全國人大向全社會征求意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是立法的進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稅務系教師曹靜韜說。曹靜韜表示,單純地研究稅負沒有意義,要把稅負和社會福利掛起鉤來,才能知道是高還是低。 …… 代表們發言踴躍,立法機關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認真聆聽著每一位代表的發言,不時插話。現場氣氛輕松而熱烈。 “看到社會上這么多人在關心稅收,而且都在很深入細致地研究,這是我過去沒有想象到的。”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馬林在現場深有感觸地說。 “稅收制度的建立和變革,是一項影響廣泛而深刻的大事,需要慎重對待,立法尤其是這樣。”在聽取完大家的發言后,洪虎說,“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地聽取意見,除了立法工作要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則,更因為這個事情影響深遠,為人民群眾直接關注,所以更要認真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這個會開得很成功。大家踴躍發言,精心準備,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洪虎對會議進行了最后總結。 會議結束時,時間已經是中午。作者: 廖文根 白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