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酒被判緩刑 共同參與 害了家人
(特約記者 陳新建 胡玲)2007年年初,通過朋友介紹,王某在泰興地區代理董公酒的銷售,無奈該酒的銷路一直不好,王某也因此虧了不少錢。 經過走訪,王某發現,今世緣系列白酒在泰興地區的銷路非常好。急紅了眼的王某,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學的就是釀酒專業,且在酒廠工作過一段時間,對于酒的釀造、灌裝、包裝等工藝都比較在行。于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心頭騰升:制售假今世緣白酒。 憑著多年的經驗,王某從市場上購進鉚釘槍、美工刀等制造假酒所需工具,從多個鄉鎮廢品收購站購進成套的今世緣系列白酒的內外包裝和空酒瓶、酒蓋,并讓朋友從浙江帶回拔蓋機,為制造假酒做準備。 為遮人耳目,王某思前想后,最終決定把制假地點安在自己丈母娘家里。同時,為支持王某“創業”,丈母娘、老婆、小姨子等先后也加入了制造假酒的行列,并逐漸成為制假酒的“行家里手“,成為王某制售假酒的“主力軍”。 考慮到泰興地區對今世緣的認可度較高,群眾對該酒的口感比較熟悉,王某采取以低檔今世緣灌裝高檔今世緣系列白酒的方法。因酒的檔次不同,酒瓶的設計不同,各種系列的今世緣白酒必須使用不同的灌裝方式。為不漏出破綻,真正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王某經過多次“實驗”,最終成功將各種白酒成功灌裝。從內外包裝上看,王某等制造的假酒,與真品幾乎一樣,若不是內行,根本無法識別。 一開始,因沒有固定的銷路,王某制造的假酒銷量不大。后經主動上門推銷,一些小煙酒店漸漸成為王某的固定客戶,甚至也開始接手一些“倒白酒搓代碼”的活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某認識了做“倒白酒”生意的張某。因為外地的今世緣白酒外包裝上都印有地區代碼,因此,此類白酒倒回泰興后,為防被人查獲,必須將代碼搓掉。在張某提出“每搓一箱八元錢”的優厚條件面前,王某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王某的心里卻越來越忐忑不安起來:自己做的是不能見光的事,老是在丈母娘家里制售,時間長了,難免會讓左鄰右舍發現。思前想后,王某決定適時轉移制售地點,到臨鎮租下了一戶人家的二樓,作為制售假酒的場所,并聘請了多名外地臨時工。 王某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卻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天晚上,公安機關查獲了一批假酒,而這批白酒正是王某制售的假酒。得到消息的王某一下子慌了神,因數量較大,王某自知最后難逃其責,最終帶著妻子、丈母娘等人一并投案自首。后經法院審理,被告人王某以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個月,緩刑一年。而自己的老婆、丈母娘、小姨子也均被判處刑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