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滯后 交巡警積極破“梗阻”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加快,大量市民涌入城市,同時許多中產階級進入“汽車時代”,城市機動車輛井噴式激增。另外,老城區居住人口過度密集,道路當初設計的局限性等其他因素,造成人流、車流與道路通行能力嚴重滯后矛盾日益凸顯。為此,市交巡警部門近年來多次赴外地取經,積極探索破解途徑,走出了一條有效緩解道路交通壓力的創新之路。 “現在每天接小孩時,我都很頭疼,去早了有車位停但沒法出去,去晚了又怕接不到小孩。唉,兩難……”日前,市民吳先生道出了他每天的煩惱。 從吳先生的語氣中,不難聽出交通擁堵對有車一族生活的影響。據統計,目前我市城區汽車擁有量近2萬輛,摩托車擁有量超過10萬輛,加之進出的各類機動車,交通高峰期形成了車水馬龍、車滿為患的局面。 市交巡警大隊城區中隊中隊長劉建宏解釋說,“從城區主干道沿線的單位設置看,政府機構、商場、學校、服務行業過于集中,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形成了人流車流的高度集中,極易引發交通堵塞。再加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不到位,像金龍大廈、鼓樓文化廣場、泰師附小等大型建筑和重點單位缺乏足夠的公用停車場地,導致占用主干道現象發生,又加劇了局部交通擁堵。” “提前三秒限行”、“重拾原始工具”、“設立禁拐標牌”……一個個創新之舉今年以來橫空出世,盡管今年老城區人流、車流比去年保持著10%的增長,但已不見往年的嚴重交通堵塞現象,交通高峰期道路“梗阻病”初步見控。 提前三秒限行 阻止車流交匯 “國慶橋、迎幸橋、鼓樓北路、鼓樓中心區、府前路口、四牌樓等處更易形成堵點(段)。”劉建宏告訴記者。 從車輛增長對比情況看,2009年比1990年汽車增長了14倍,摩托車增長了80多倍,今年又比2009年增長了10%以上;從市區主干道交通流量增長對比情況看,則增長了20多倍。 因此,該中隊在多次實地查看和總結后,決定高峰期在老城區主干道兩側臨時實行“提前三秒限行”措施,即只要一邊綠燈顯示僅剩3秒后,就由路口交警示意該方向人和車輛停車,盡快釋放另一邊通行,從而不給兩股車流制造交匯機會,有效緩解過紅綠燈時帶來的交通擁堵。 重拾原始工具 發揮現代作用 11月27日下午5時15分,記者在大慶路與長征路交叉路口看到,六名交警手持口哨和交通指揮旗,分別站在三股道路的兩邊。恰逢人流高峰期,汽車喇叭聲、行人的嘈雜聲和路邊廣告聲充斥在空中,單憑打交通手勢似乎不能解決交通指揮問題。只見一名交警吹響口哨放行后迅速揮舞手中紅旗,站在另一邊的交警看到后立即開始攔截己方行人和車輛,讓另一方向道路上的人和車輛盡快通行。如此反復,整個岔路口交通秩序井然。 口哨和交通指揮紅旗重新“上崗”,發揮了超乎尋常的功效。 據劉建宏介紹,大慶路與長征路交叉路口是我市的繁忙路口,這里的原躍進橋承載著繁忙的人流和車流。由于今年我市對原躍進橋進行重新修建,原來的十字路口就變成了“T”字路口,導致以前往北的人、車流分流到大慶路上,這就增加了該岔路口的交通壓力,不時還有輕微擁堵。 “高峰期,專門部署了6名警力在那里指揮交通,但一段時間下來,交警喉嚨經常喊啞,仍不能快速地疏導道路流量,于是就開始嘗試新方法。”劉建宏說。經過中隊上下集思廣益,決定利用原來指揮交通用的口哨和紅旗。在嘈雜的聲音中,口哨能迅速傳到指揮交警耳中;同時,用指揮旗揮舞示意,能清晰地被遠處的交警發現,便于雙方協調疏導交通。 實踐證明,這個方法很有效,能快速地合理調整交通狀況,如今已在全市許多交通要道處推而廣之。 設立禁拐標牌 避免局部擁堵 “禁止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機動三輪車駛入。時間6:00——22:00” “禁止左行,時間7:00——8:30;11:00——12:00;17:00——19:00”…… 如今,不少司機經過國慶路與羌溪路岔路口、國慶路與泰師路岔路口以及國慶路與府前路岔路口時,都會看到類似的禁拐標牌,用醒目的文字和數字提醒司機該道路的禁行時段。 “從今年春節期間,我們就在城區易堵路段設立禁止左行標牌,避免交通高峰期過多的車流涌入繁忙路段,造成更大的交通堵塞。”劉建宏解釋道。羌溪路上有襟江小學、泰師路上有濟川中學、府前路又處于市中心,在上下班或放學時段,這些路段的人流和車流量很大,如果其他路段的流量再擁擠到這里,勢必造成擁堵。 因此,中隊經過多次外出考察參觀,反復研究擁堵錄像后,在上述路段設立禁行標牌,最大程度緩解高峰期交通通行壓力,減少道路堵塞。 【記者后記】盡管上述措施的實行使今年的道路堵塞得到一定改觀,但仍不能徹底解決交通擁堵。因此,在現有老城區交通要道無法擴容的前提下,一方面需要有關單位部門摒棄一時的經濟效益,重新開放某些原本用作停車場的地下市場,并實行有償服務,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以及占道停車的問題。 (記者 張 倫 特約記者 顧根榮 黃曲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