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購黃金為餌 涉嫌詐騙達百萬
日前,河失鎮葉某(女,29歲)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依法逮捕。這是今年我市破獲的首起省公安廳掛牌督辦的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270萬元。 手機不通 發現被騙 8月11日上午,葉某打電話給經營手機的李女士,稱有20萬的低價黃金出售,需要現金提貨。李女士曾從葉某手中低價買過黃金,轉手賺了5700元,她沒有多加考慮,立即將20萬元分兩次交到葉某手中,換回兩張借條。 說好第二天下午提貨,但是直到次日下午六點多,李女士等到的是“再等一天”的承諾。 8月13日,李女士撥打葉某的手機,葉某未接而是回信息讓李女士放心,同時又告知自己被人騙了,已報案。 隨后幾天,李女士從朋友處得知,葉某還欠其他人很多錢,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可能上當受騙了,遂于8月16日下午到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 涉嫌詐騙 蓄意潛逃 民警聽完李女士的敘述,立即著手展開調查。葉某今年29歲,2006年6月,她將加油站的工作辭去。2007年以后,她做起柴油、機油生意。戶籍地在河失鎮,而其本人和丈夫常年在城區租房居住,二人既無固定職業也無穩定收入。今年8月份以來,短短十多天,先后向多位市民借款達百萬之巨。有市民反映,葉某以幫助購買低價黃金為名,很多人曾通過其購買黃金,少則幾十克,多達上百克,價格比市場價要便宜幾十元,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近期葉某的手機打不通,即便是打通了,她也只是回條短信。顯然,葉某對這百萬之巨的借款,沒有償還能力,其行為已經涉嫌詐騙。警方決定進行立案調查。 由于涉案金額巨大,此案引起了上級公安機關的關注,9月27日省公安廳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就在李女士報警之后,專案組又陸續接到多位市民的報警,他們借錢的原因,都是認為葉某有能力購買到低于市場價,出自金融部門、黃金店或是別人用來抵債的黃金收藏品、首飾等,經過一兩次交易后,覺得葉某很講信用,所以當葉某再次開口向他們借錢時,才毫不猶豫地將大額現金直接交給其本人。 為盡快將葉某抓獲歸案,專案組兵分幾路,一邊圍繞葉某黃金的來源進行調查;一邊繼續對已報案的受害人進行走訪,進一步摸清葉某的作案手法和規律;同時,對葉某的社會關系和可能藏身落腳點進行排摸,并將其作為負案在逃人員上網追逃,力爭盡早抓獲歸案。 法網恢恢 騙子被擒 今年10月13日,民警在市區一居民小區內將葉某抓獲。據葉某交代,由于欠外債較多,自去年11月份以來,她多次以做柴油生意或有低價黃金出售為借口,騙得市民李某、朱某、夏某等多人的大宗現金,除部分用于購買黃金外,所騙現金均被用于拆東墻補西墻式的還款。而葉某所謂的低價黃金大多數是她從銀行或金店以市場價購得,再以低于市場價60到80元的價格賣給受害人少量黃金,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再以可以弄到大量黃金為誘餌騙得受害人的現金,涉案金額達270萬,其高價進低價出的5000多克黃金所產生的損失達40多萬元。 辦案民警介紹,現在很多市民“不差錢”,對于手中的閑置資金沒有理財計劃,抵御、防范詐騙的能力都十分有限。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更不可能掉餡餅,所謂的低價、內部價很多都是騙人,本案中葉某從銀行買完黃金后,曾連同包裝盒一起交給受害人,也曾引起過懷疑,但面對每克高達60到80元的差價,一些受害人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貪念最終讓受害人落入了葉某設下的陷阱。 記者提醒廣大市民,投資理財有風險,要樹立正確的理財和消費觀,理財要理性,不輕信短期、高額回報,不沖動、不盲動,以免貪小便宜吃大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