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司法暖民心 熱心調解促和諧——市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一起欠款糾紛
“感謝人民法院,感謝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我多年來沒有解決的糾紛終于得到解決!”一位老人顫抖地握住調解人員的手……一起長達幾年沒有解決的買賣合同欠款糾紛,在泰興市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泰興法院訴調對接工作辦公室能動司法理念的指引下,在雙方當事人坦誠友好的氣氛中,在調解人員熱心、耐心、細致的調解后,圓滿地劃上句號。 4月8日大清早,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市人民法院立案大廳休息區步履蹣跚地徘徊著,嘴里還不停地嘟噥著什么。正在整理材料的泰興市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人員老戴看到后,急忙放下手頭工作,挽著老人進了辦公室。 一聽老戴詢問事由,老人的眼淚立馬溢了出來,隨即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摸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遞給老戴:“有個人欠我的錢,我向他要了好幾年,都沒要到,我已經來法院好幾趟了!” 經了解,這位老人姓曾,75歲,與一名姓羊的人有一宗買賣麩皮的欠款糾紛,金額1425元,由于羊某常年外出打工,這筆錢款至今未解決。經過打聽,老人得知,近幾天羊某回來了,但過幾天可能還會外出,于是趕緊來到法院尋求幫助。看著老人執著的神情,憑借多年的審判經驗,老戴感到:老人雖年事已高、身體不便,但若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糾紛,其還會在漫漫維權路上繼續走下去。 老戴隨即向立案庭領導請示,請求驅車趕至羊某家,以便了解事情原委,確定解決糾紛的方式。經院領導同意,立案庭張翠華副庭長和老戴伴隨曾某,一同趕到羊某家中。 事不湊巧,羊某不在家中,調解人員只能向其鄰居告知來意,陳述糾紛內容,并希望能轉達羊某,讓他主動去法院參加調解。聽著張庭長及老戴入情入理的陳述,鄰居非常贊同,并熱心地表態:“一定轉達羊某,勸說他參加調解,徹底化解這起陳年老賬。” 次日上午,羊某如約來到法院訴前調解辦公室,雙方均自愿在訴前調解解決糾紛。羊某訴說,遲遲不還欠款是另有原因:曾某也拖欠其400多元肉款,而曾某卻一口咬定只欠肉款158元,雙方各執一詞,對立情緒隨之高漲。 經過反復詢問和查閱書證,老戴發現,雙方的爭議其實并不大,癥結主要在于肉款。曾某提供的肉款欠條,并無落款時間,且雙方均表示記不準具體時間,但羊某對其書寫的1425元欠款承認屬實,且對158元肉款也表示認可,這說明羊某是坦誠大度的,對解決糾紛是有誠意的。鑒于此,老戴耐心對曾某說:“你們之間的糾紛不能了結,除羊某因諸多原因導致現實困難的實際情況外,還有你拖欠了他的豬肉款的數額不能確定這一因素,羊某記憶中是400多元,鄰居們也認為有這回事,而你自己記憶中只欠羊某158元。這筆糊涂賬,誰也理不清,即使進入訴訟程序,也難以了斷,你們雙方能否互諒互讓,協商解決?” 羊某先爽快地答應了:“我聽從老戴的意見,曾老也這么大歲數了,以他說的欠款數額為準結賬,我目前經濟困難,約期歸還。”曾某聽后也爽快地表示:“你只要說話算數,我同意約期歸還。”至此,雙方在泰興市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達成了人民調解協議,并根據雙方的申請由法院制作并送達了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決定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