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兒童保護 強制報告制度有望納入政策法規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暨亞太早期兒童發展2015年會”上,與會者針對兒童保護、女童權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的兒童保護”分組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救助管理處處長倪春霞指出,中國有大量未成年人面臨著家庭監護的缺失、不力甚至侵害,兒童監護問題應引起人們關注。“從2012年我們就開始做未成年人保護的試點工作,試圖摸索出一套以家庭監護為基礎、以社會監督為保障、以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 “在兒童保護方面,很多國家有一個最重要的制度——強制報告制度。強制報告制度是指一些和兒童直接接觸的工作人員(比如老師、社區工作者、醫生等)如果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孩子受到了侵害,必須履行報告的義務,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倪春霞指出,在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雖倡導大家及時報告,但并未把它作為強制性的義務。我們在試點過程中通過培訓和引導來增強這類工作群體的報告意識,希望未來能把強制報告制度納入國家的政策法規之中。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會上表示,在民政部指導下,從2010年起,我國的“村兒童福利主任”模式開始在河南、四川、山西、新疆和云南5省區進行基層試點工作。大學教授為兒童福利主任進行專業指導,以便他們能運用專業的方法了解、評估兒童和家庭的需求,將相關社會服務和社會救助帶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據了解,該試點工作已覆蓋了5省區120個村的近7萬多名兒童。5年以來,這7萬多名兒童得到健康成長,沒有發生一起虐待兒童的現象。據了解,10月16日民政部召開“百縣千村”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啟動視頻會議,全面部署試點工作。 針對兒童保護這一議題,今年會議主辦方特別設置了“保障女童權益”這一單元。全國婦聯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指出,性別教育研究表明女童在學習上有一定的脆弱性,如何激發女童學習,讓她們喜歡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城市和鄉村孩子的不同需求,叢中笑呼吁構建一種實踐、研究、開發的工作模式,發揮孵化器的作用,為弱勢群體提供專業的支持和幫助。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副總編輯葛素表透露,為了采訪報道這一特殊群體,新華社已組織記者深入全國最貧困的省份調研,連續播發的‘關愛留守女童’獨家系列報道已引起了公益組織、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參與采寫:葉心可 郭興 劉雅萱 王浩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