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行政系統:堅持實戰引領 質效明顯提升
(記者 蔡文 特約記者 戴海波)今年以來,市司法行政系統立足改革,著眼創新,堅持以實戰為引領,圍繞全面提升“四個全覆蓋”工作質效,扎實履行職責,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系統圍繞“法潤江蘇•春風行動”、“情暖農民工活動周”、“憲法進萬家”、“12348法潤千萬家”等專題,開展“法律六進”活動60余場次,組織法治文藝演出、法治燈謎有獎競猜、法治“微聯盟”微信、微博作品征集,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微視頻、微電影評選活動,組織非人大任命副鄉局級干部任前法律考試。全市新增鄉鎮法治文化公園2個,法治文化廣場4個,法治文化街8條,普法長廊12個。對市區原有普法館、法治公園、廣場、長廊進行升級改造,增加適合不同群體的藝術、游戲、微視頻等元素,增強法治文化吸引力。全市“六五”普法終期工作抓特色增亮點,順利通過泰州市級考核驗收。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持續推進。全市村居司法行政服務站建成率達99.13%。濱江鎮創新開通“鎮村法律服務視頻即時服務”網絡,全面落實“一村一顧問”制度,完成市政府法律顧問團聘任工作,組織企業法律顧問團走訪企業210余家,辦理涉企法律事務35件。建立法律援助法院工作站,拓展“12348”平臺服務,暢通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1-7月份,市法援中心共辦理援助案件1477件,案件數同比上升89.6%。市公證處推行“一證一單”質量跟蹤制度,辦理各類公證2177件,無錯證,無投訴。 積極推進“專業調解組織系統化建設全覆蓋行動”,規范運轉醫患、勞動人事爭議、道路交通事故、消協、婚姻家庭、價格爭議等6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創建“金牌調解走進熒屏”工作模式,“公堂舅舅”欄目6月底在市電視臺完成首播。建立“調解法律顧問團”,推廣“群眾評議”化解矛盾新方法,組織、引導群眾代表說事評理釋法。組織開展“保農忙•促和諧”矛盾排查調處專項活動,1-7月份累計接待群眾4315批次,受理糾紛1855件,調解成功1833件,成功率98.8%。 今年,在市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大樓內調整近1300平方米辦公用房,建成運轉市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姚王鎮首家建立社區矯正協會,夯實特殊人群管理社會協同基礎。珊瑚司法所“筆談幫教”作為泰州市社區矯正創新工作。組織開展“托起明天的希望”在監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行動、“鄉情守望”、“擁抱陽光”監所延伸幫教活動,聯合檢察院定期對基層社區矯正管理工作開展督查,下發檢察建議書,確保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法治化”。至目前,全市社區服刑人員未發生有影響的重新犯罪事件。 堅持實戰引領,將濟川街道、濱江、虹橋和黃橋司法所設為“人才培養基地”,將年輕公務員抽調到基地輪訓,幫助年輕公務員在較短時間內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該項工作被泰州市局列為創新工作。制定下發年度機關和基層司法所目標管理百分考核細則,落實“目標銷號制”和“任務減負制”,將績效評定和責任追究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個人,實施常態化績效作風督查,改進作風,提升績效。 同時積極參與政府中心工作,高標準完成拆遷任務。招商項目簽約落戶掛扶村,扶貧幫困有序落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