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個設區市獲立法授權 破解“踢皮球”不作為
近日,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自今年12月1日起,全省17個設區市將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同時,河北的廊坊等4市、廣西的柳州等6市均由所在省(區)人大常委會授權,于今年8月1日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 相較過去只有個別城市享有地方立法權的情況,此次為何大幅擴容呢? ● 立法權擴至設區市 “擴大地方立法權,是充分深化地方改革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開門見山指出其中意義。在他看來,許多城市管理中的問題,例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都需要靠立法來保護。 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地級市僅49個。除各省省會、自治區首府和4個經濟特區外,先后共有18個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而其他地級市即便申請了20多年,也未能被接納。 今年3月15日,隨著修改后的《立法法》決定草案的通過,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擴至所有284個設區的市。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這些城市今后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訂地方性法規。近日一些城市能夠獲得立法授權,依據正是來源于此。 ● 破解“踢皮球”不作為 “過去地方人大和常委會可以制定規范性文件,而此次煙臺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效力高于規范性文件。”在山東工商學院政法學院副院長張獻勇看來,法規的“權威性”非文件所能比擬。“例如法院可以直接把地方性法規作為審理案件的法律依據,但是規范性文件不能。” 事實上,許多設區的城市在獲得“立法權”之前,只能用規范性文件或其他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結果往往造成“法律依據不足”、“無法可依”、“政出多門”、“指令隨意”等問題。 “例如開封老城有247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很多還沒定級,無法按照《國家文物法》進行保護修繕,只能通過行政手段管理。真正確保這些文物在城市改造中不被隨意拆除,需要立法層面的保護。”開封市市委書記吉炳偉說。 此外,像瓶裝燃氣、城市道路管理、違法建筑處置、生活垃圾分類等管理方面,由于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涉及多個部門,而各部門又按照自身的管理依據,容易存在職能交叉和管理盲區,甚至同城不同規、同罰不同數,影響執法效果。因而需要通過地方性法規及時明確責任,避免管理部門之間“踢皮球”。 ● 地方立法須“權責相符” “其實,擁有了地方立法權,看似權力大了,但同時意味著相應的責任也大了。”張獻勇表示,法律具有權威性,因而不能盲目制定法律,必須保證立法質量,在程序上要求嚴格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開門立法。 “比如在立法時要更多地通過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及網上公開草案文本這樣一些形式來吸收公眾的意見,這有利于公眾了解法規制定過程,可以減少法規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另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鄒玉華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面臨立法人才缺乏,立法人才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法律的起草、評估和制定需要有專家、高層次人才作為支撐。”分析人士認為,地方立法工作要重視發揮人大及其下面的法治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吸收專家、公職律師等參與,進行地方性法規的論證、起草和咨詢工作,做到科學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