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停車費+最嚴違停處罰:南京主城區車流降一成
2015-05-19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去年6月,被稱為南京最嚴違停處罰和“史上最貴”停車收費新政相繼實施,凡是有禁停標志的路段,違停一律罰款100元記3分。而新街口、夫子廟等核心區的干道上停車費漲至20元/小時,收費標準是原先的三倍多。
兩大政策實施近一年了,效果如何?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最貴停車費確實讓車主望而生畏,核心區域停車現在都是短頻快,停半小時以內的占多數,主城區車流下降一成多。而最嚴違停處罰實施后,交管和城管部門都加大了查處力度,違停處罰量沒降反增。 最貴停車費實施近一年 停車短頻快 停半小時以內的占多數 去年6月15日,最貴停車費新政實施后,華僑路被劃入了核心干道范圍,首小時是12元,之后每小時是20元,停一個白天就需要232元。 “收費提高后,第一件事就是告知車主價格。”華僑路的收費員李師傅說,很多車主一聽20元一小時都被嚇到了,現在停車都是短頻快,一般10輛車中有七八輛車都停不到半小時。車流動的頻次比過去快多了,車流量也明顯減少,起碼減少了三分之一。“以前華僑路停一天也就30多元,停得是滿滿當當的,現在平時來基本上還有空位。” 估依廊是核心支路,首小時9元,之后每小時收費16元。“車至少少了三分之一,有時甚至是減少一半。”該路段的收費員說,早上基本上就沒車停,中午因為路邊的飯店多,才有車,下午3點后,車又少了。基本上都是半小時以內就走。 而隨著地鐵線網的加密,尤其是前不久地鐵3號線的開通,一些路段的停車量也出現了驟減。新街口街道停車管理站的相關人員介紹,成賢街、珠江路一線的停車位原先基本上都是滿的,原先雖然有1、2號線,但是沒法直達珠江路內部,所以很多人還是選擇開車出行。但是3號線開通后,浮橋設有站點,他們管轄的成賢街、沙塘園、紗帽巷等一級區域停車量減少了一半。“地鐵路網一加密,很多人已經改變出行方式了。” POS機收費 欠費、逃費的少了三四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核心區域停車費太貴,也有車主鉆起了空子。一名車主稱,比如到華僑路辦房產證,沒有車位,只能停路邊的停車位。一般辦事不是半小時、一小時就能搞定的,但是兩小時下來就是32元,如果事情復雜,三個小時就50多元了。他只好中途出來將車開出車位,兜一圈再重換個車位,這樣還能免費15分鐘,省點停車費。 近一年,道路停車收費還有個變化就是主城六區8成路段用上了POS機收費,收費員普遍反映,POS機收費能聯網,可追繳欠費、逃費,對車主還是有點約束力的,欠費、逃費的現象少了三四成。 “過去車開走了,我們是追繳不到他的欠費的。”北門橋的收費員表示,現在車進車位,收費員都要對車進行拍照留存,自動計時,走時電腦取車,所以車欠了多少費用,下一次這輛車再到有POS機的路段時,就可以顯示前面的欠費信息,車主想賴也賴不掉。他坦言,這段時間,八九成的停車欠費都追回來了。 “欠費、逃費的少了三四成。”收費員李師傅說,很多人知道是機器錄入,費用沒繳,下次還要補,所以現在都主動繳費。 不過,收費員也表示,盡管欠費、逃費的現象少了一些,但不是完全沒有,尤其是百元以上的高額停車費,仍舊難收。“這種欠費的追繳要費一番周折。”一名收費管理人員說,先是可禁止其停放,要是還追繳不到,就是發告知單給車主,如果還不行,就要告知車主將限制其駛離,進行鎖車。“一般到鎖車這步,大多數都會交了。”收費管理人員稱,這也是無奈之舉。 核心區域居民 白天停車能有優惠嗎? 最貴停車費實施后,讓家住鼓樓、秦淮、玄武核心區域的居民著急了。“核心區域一般都是老小區,車沒地方停,只能停樓下的路邊,可是一天200多元的停車費,實在吃不消。”針對核心區域老小區的居民,各區也都出臺了相應的包月、優惠政策,像是鼓樓區核心區域支路,錯時包月時間段從晚6點到次日早8點,還包括節假日、雙休日的全天,采取附近居民200元包月或停車享受7元一次的優惠。玄武區核心區與一級區支路,包月方式“包車不包位”,轄區內的居民,可以按照每天7元的優惠標準繳費,時間也在平時晚上和雙休日。 不過一些住在主城核心、一級區域的居民表示,現在晚上和雙休日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平時白天的問題沒解決。家住上海路附近的黃小姐說,她上班就在新街口,但是家里有車,過去家門口擠擠還行,費用也能承受。現在收費高了,根本承受不了。而核心區域周邊的地下停車場包月要1000元左右。“白天車就沒地方擱,開到單位也沒位置,所以平時只好把車停到遠點的親戚家去,周末再開回來。” 核心、一級區域居民平時白天停車能有相應的優惠嗎?一些業內人士也坦言,制定包月政策時不太敢放開白天時段,白天路邊車位還要對外來車輛停放,本身就有限,對小區居民優惠了,如果供應不了那么多,又有矛盾。真要制定,得非常細化。 最嚴違停處罰實施近一年 違停處罰量沒降反增 原是貼單力度加大了 據了解,江南6區共有512條主次干道和1244條支路街巷,超過9成的主次干道設有禁停禁令標志或禁止標線,不少支路街巷路面也畫有黃線或路口有禁停標志。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新規實施后,在這些路段違停被查處的車輛反而增加了。以中山東路路段為例,2014年上半年,中山東路違停處罰數據為2609起,而下半年新規實施后,處罰數據則顯示增至3872起。那這么說,新規實施后,違停的車輛反而增加了? 對此,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主要與交管部門加大對主城區違停查處的力度有關。除了人工貼單外,中山東路等74條主干道自去年新規實施后,交管部門也恢復了對這些重點道路的監控曝光“違停”功能,被監控拍攝到的“違停”,除了罰款100元之外,同樣也要記3分。加之城管部門對違停車輛也有貼單的權力,這讓一些心存僥幸心理,將車輛停放在支路街巷的司機也難以逃脫。據統計,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由城管告知貼單數已達40萬張。通過交通執法平臺有效貼單數已達35萬張。清拖支路街巷占道的“僵尸車”1918輛。 因此,隨著對車輛違停查處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大,相應的處罰數量也有所增加。 影響 停車費、違停處罰吃不消,改乘地鐵了 最貴停車費和最嚴違停處罰實施后,開車人的停車習慣也改變了,從地面轉向地下。 施先生以前和老婆到金鷹購物中心附近逛街,一般都會將車停在沈舉人巷。“以前價格還能承受,現在第一小時9元,后面就16元,逛個三小時,幾十塊錢沒有了,心疼。”他現在都停在附近的停車場下面,比如金輪新天地下面。“地下停車相對便宜,每小時8元,要是有些餐廳有活動,停車還可以免費。”也有不少人以前為省錢,喜歡違停,現在也不敢了,主動停到地下車庫。 停車費、違停處罰都吃不消,不少人改坐地鐵了。“原本一直開車到新街口上班,由于沒有固定停車位,有時候不得不違停。”市民劉小姐家住橋北明發濱江,不過,去年下半年,她選擇放棄開車,而是乘坐公交上下班。“以前違停就罰款,去年新規開始實施后,除了罰款,還要記分,一次就是3分。”劉小姐說,自己違停四次就面臨回爐學習,停車費又漲了不少,所以她果斷地選擇乘公交上下班。 南京主城區車流量下降一成多 從去年6月11日起,南京史上最嚴違停處罰開始實施。在南京江南六區(玄武、鼓樓、秦淮、建鄴、棲霞、雨花臺區),凡是有禁停標志的路段,不管是交警貼單,還是城管貼單,不管是白單子,還是黃單子,不管是監控拍攝,還是現場處罰,一律罰款100元記3分。 近一年來,最貴收費和最嚴違停處罰雙管齊下。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交管部門獲悉,主城區車流量下降了一成多。記者從南京交警二大隊獲悉,從去年開始實施最嚴違停處罰以來,監測顯示車流量下降了不少,像中山東路雖然早晚高峰變化不大,但日均車流量有了明顯下降。 采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像以往上下班途中開車經過的龍蟠中路、北京東路、珠江路、中山南路等周邊路段都十分難開,一些車輛隨意停在快車道上,造成擁堵。不過近一年這些路段明顯車好開多了,路暢通了,上下班的時間也節約了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