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法庭助理審判員王云:讓百姓感受平等和公正
(記者 盧怡)“大家一起笑一下,好,就這樣。”日前,一對夫妻和黃橋法庭一名女法官一起在“和好樹”下合影。合影后,這對夫妻重展笑顏,和女法官揮手告別。這位女法官就是市人民法院黃橋法庭助理審判員王云。 已經中午十二點半了,王云還沒空吃上一口午飯。“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已經習慣了。”王云告訴記者,一個上午都在處理這件離婚案件。像這樣的夫妻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很多,夫妻倆白手起家創出一番事業,現在生活富足了,丈夫禁不起花花世界的誘惑,要和妻子離婚。每每遇到這類案件,王云都不愿意敷衍了事,即使再累再餓,她都打起精神,耐心調解。 在調解階段,王云和雙方的父親一起勸導原告。看著一旁傷心哭泣的一對兒女,老實本分的妻子悲傷而無措。經過勸導,原告方決定回歸家庭,擔負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簽訂了調解協議書。臨走時,夫妻倆和王云一起在黃橋法庭大院內的銀杏樹下合影留念。 “院內的那棵銀杏樹就是‘和好樹’。”黃橋法庭庭長宋炳忠介紹,“和好樹”的發起人就是王云,自2014年4月份開始至今,12對離婚案件的夫妻,在法庭調解下重新牽手和好,離開時都會在“和好樹”下合影留念。如今,“和好樹”已經成為黃橋法庭的文化標志之一。 處理離婚案件需要耐心,有一絲調解希望的決不輕易判決。“我首先考慮的調解方法是親情感化,大多數夫妻都是有感情基礎的,調解時,雙方充分總結離婚原因,有過錯的一方要批評教育。如果說夫妻雙方都決意離婚,那就沒必要用一段痛苦的婚姻繼續捆綁雙方。”王云介紹,作為黃橋法庭唯一一名女法官,她以女性的溫柔、細心、耐心為老區人民秉公司法,接待好每一位當事人,審理好每一個案件。 2006年7月,王云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泰興法院的一員,先后在監察室、宣堡法庭、民二庭工作。2011年8月,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后,調至黃橋法庭工作。 4年來,王云始終不能忘記那13個農民工,13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那是她在2012年底審理的一個案件。13個人給分界的一家服裝廠打工,風里來雨里去,起早貪黑,累得眼也花了、腰也彎了,可年終歲末,辛苦一年的血汗錢卻一分沒能到手,大冷天的,她們一次又一次找老板,卻連人都遇不著,催款無著,即訴至法院。 她們痛哭求助——病重的老人、上學的孩子、貧寒的家庭都急等著這錢啊,年齡最大的郭阿姨已經61歲,看著她們皸裂的雙手、佝僂的身形,王云的內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在抓緊審結案件的同時,利用午休時間和庭審空余,王云騎著電動車走家串戶。“雖然這個老板在多個地方都租了房,但是老家在濱江鎮,所以我4次前往濱江鎮,向附近的村民打聽,打聽到這個老板有一處租房常去。”王云告訴記者,尋訪打探了一個多星期,終于在老板的親戚家里找到了一批被轉移藏匿的機械設備,立刻進行查封。 那一天,雪大、風冷,但她的心里卻暖洋洋的,因為她知道,這13個姐妹4萬多元的工資終于有了著落。結案時,大家拿著一疊鈔票,連聲感謝。王云曾經以為,做一名法官,需要一副硬心腸,但是在那一刻,她卻忍不住流淚了。她也是一個由寡母在困境中扶養長大的農村孩子,靠著勤工儉學和獎學金讀完了大學,她來自于這個群體,從沒忘記過自己的歸屬,更深知這個群體的艱辛與不易。她對自己說,要重視每一個涉及到百姓民生的案件,要讓他們體會到法律的公正和法官的溫暖,他們的心、他們的情,和她緊緊連接在一起。 3年來,王云共審結各類案件1500多件,各項指標均位于全院前列,多次收到當事人贈送的錦旗,多個案件被評為院“優秀案件”、“疑難復雜、化解重大矛盾案件”,黃橋法庭“十大經典案例”;著力保護婦女、兒童的權益,發出泰興法院第一張“人身保護令”,促成多對離婚案件的夫妻在“和好樹”下重新牽手和好。她曾多次被評為市法院季度辦案能手,全年一級、二級辦案能手、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巾幗建功先進個人”。2014年個人先進事跡在黃橋“道德講堂”宣講,她被群眾稱為知心法官“云姐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