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委員建議修改完善行政訴訟證據(jù)制度
2014-04-03
瀏覽次數(shù):
大中小
| 近日在審議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時,一些常委委員提出,應進一步完善行政訴訟的證據(jù)制度。 史蓮喜委員建議增加規(guī)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以其他方式作證。 “這是借鑒民事訴訟法有關規(guī)定,增加證人作證的內容。”史蓮喜委員說。 草案規(guī)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jù),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jù)。 白志健委員說,這一關于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規(guī)定,有利于限制行政機關非法取證行為。但對于行政法律關系中處在弱勢地位的行政相對人而言,則有失寬容。由于行政機關享有行政管理權,在證據(jù)的保存、舉證能力方面明顯處于優(yōu)勢地位,在訴訟中有選擇地舉證證明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比較容易,而行政相對人在法庭質證中要對相關證據(jù)進行反駁,證明行政行為的違法極為困難。因此,現(xiàn)實中一些行政相對人采用了偷拍、偷錄等手段取得證據(jù),此類取證方式并無法律依據(jù),但有可能反映了事實,如果一律以非法證據(jù)為由予以排除,不利于行政相對人合法權利的保護。行政機關以偷拍、偷錄、暴力取證方式取得的證據(jù),必然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但行政相對人以偷拍、偷錄等方式取得的證據(jù),卻未必侵犯行政機關的合法權益,因為行政機關有政務公開的義務。 所以,白志健建議將上述規(guī)定修改為:非法以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手段取得的證據(jù),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jù)。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秀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