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本建成勞動法律體系
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11日下午,中國工會十六大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宣傳組副組長、全總宣教部部長王曉峰介紹,目前,一個多層次的保障勞動者權益和工會權益、推動建立穩定和諧勞動關系的勞動法律體系已基本建成。 王曉峰在回答《法制日報》記者提問時指出,過去五年,各級工會加強源頭參與,積極推動勞動關系領域法律法規立法修法工作,廣泛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全面反映職工訴求,強化工會群眾性法律監督,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法律的健全完善。 據介紹,在過去的五年中,全國總工會重點參與了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人民調解法、工傷保險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勞務派遣若干規定草案等數十部涉及職工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的制定和修改。在地方各級工會推動下,地方立法成績十分顯著,27個省(區、市)制定集體合同或工資集體協商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27個省(區、市)制定了35個有關企業民主管理的地方性法規。五年中,地方工會參與制定的地方性法規1261件。 王曉峰說,目前,一個多層次的保障勞動者權益和工會權益、推動建立穩定和諧勞動關系的勞動法律體系已基本建成,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基本實現有法可依。 王曉峰表示,各級工會始終把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合法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重點做好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權益維護工作,加大力度進一步維護女職工特殊利益,推動國務院修訂《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在這五年中,全國各級工會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幫扶共1799.9萬人次。 他介紹說,各級工會積極參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動解決職工收入分配中的突出問題,大力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積極推動有關政策的制定。在這五年中,各級工會積極創新送溫暖和幫扶工作機制,形成“救助——維權——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打造了送溫暖工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金秋助學、陽光就業、家政服務工程、農民工平安返鄉等一系列品牌。現在全國已建立縣級以上工會幫扶中心3504個、基層工會幫扶站點17萬多個。五年來,全國總工會共爭取中央財政補助全國困難勞模、幫扶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專項資金53.5億元,籌集送溫暖資金217.2億元。各級工會幫扶中心共籌集幫扶資金137.7億元,幫扶困難職工和農民工3810.3萬人次;籌集助學款46億元,幫助336.6萬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子女走進校園。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秀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