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法庭:和諧司法助撐經濟“大半天”
(記者 張倫 通訊員 陳新建 常志飛)日前,市人民法院虹橋法庭通過與轄區交警部門和相關醫院溝通,為交通事故案件當事人調取相關材料開通綠色通道,便于其收集證據,有效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虹橋法庭轄區掌握全市經濟命脈,管轄范圍涉虹橋鎮、濱江鎮及濟川街道江平路以西地區,市經濟開發區和虹橋工業園兩大園區經濟總量約占全市“大半天”。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成為法庭的重心工作之一。 近年來,面對受理案件數量增加、審判工作量日益增大的趨勢,該法庭強化大局意識,延伸服務職能,努力構建“將矛盾控制在基層,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的工作模式,從源頭有效預防和減少園區矛盾糾紛。 2011年,陳某等4人一紙訴狀將華海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稱該公司拖欠工程款174.5萬元,涉及到140名工人工資的發放。同行的還有30多位外來民工,他們聚集在法庭門外,直呼“如果拿不到工資,將采取更激烈措施”。此時,適逢該公司有一艘船舶已經簽發出港證,48小時內隨時可以出港。了解這一情況后,虹橋法庭迅速與濱江鎮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對接,在陳某等人起訴后立即立案,同時裁定查封該船,并于當晚將相關法律文書送達泰州市海事局請求協助執行,阻止了該船離港,防止了該案因財產流失而無法執行。次日,又會同市人社局工作人員前往該公司,通過法律宣講和情感溝通,最終讓公司負責人同意支付所欠工程款,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群體性事件。 為杜絕欠薪事件的發生,上半年,法庭聯合相關部門赴高港學習工資卡預付制度,探索建立“一卡通、雙代管”農民工工資管理模式,為每位農民工辦一張工資卡,施行農民工出勤由企業代管、工資發放由銀行代管,并對農民工工資發放實行全過程監管,從源頭上掐斷群體性事件的誘因。 “公正司法不僅僅意味著法律的權威,更重要的是要在嚴格執法的前提下,定紛止爭,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到案結事了。”虹橋法庭庭長程銘說。“用心聆聽,用情感化,用法衡量”,是法庭近年來調解工作的創新之舉。 2012年3月,法庭在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有限公司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企業投資建設的“宏錦物流”在建設專用碼頭時,遭遇船民解某某、樊某某將廢舊船舶改建的“江上餐廳”停靠在江堤外,漫天要價,嚴重影響碼頭的建設進度。在動員“宏錦物流”依法起訴后,法庭立即組織力量去現場勘驗,營造先予執行的強大聲勢。同時現場組織原、被告進行調解,使得被告在先予執行前主動到法庭協商,順利調解結案。宏大特鋼董事長朱圣財稱贊不已:“沒想到困擾企業多年的難題,法庭在短短十天內就徹底解決了,有這樣的法庭我們企業就安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