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法列入今年立法計劃
備受關注的社會救助法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的立法計劃,將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目前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對社會救助法草案進行研究、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社會法室提前介入研究這一立法項目,今天在京召開座談會,專門聽取專家、學者對這一立法的意見和建議。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栗燕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洪大用、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張秀蘭、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孟慶瑜、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韓君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楊思斌等專家、學者圍繞如何界定社會救助的概念;國家在社會救助中主要承擔什么責任;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社會救助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的關系;除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救助外,還有哪些社會救助制度有必要在法律中專門作規定;如何處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的關系;如何建立對社會救助對象的動態監管體制,保證社會救助對象能根據其經濟狀況的變化有進有出;如何發揮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個人等社會力量在社會救助中的作用等,充分發表了意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有關同志在會上與專家、學者進行了熱烈討論。社會救助法是我們國家民生立法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有關民生方面的立法還有一定欠缺,加強民生立法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01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之后,社會救助立法就顯得更加迫切。 社會法室主任滕煒說,全國人大常委會一直強調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非常好的措施之一。本屆全國人大組成以來,在立法方面特別強調提高立法質量,在提高立法質量時又特別強調法律的可執行性。強調法律可執行性,就是強調法律規范能明確的盡量明確,能具體的盡量具體,這是今后立法的一個趨勢。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也是希望努力提高法律的可執行性。 來源:法制網
責任編輯:陳秀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