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惠: 映日“警花”別樣紅
(記者 耿鳳 特約記者 陸裕順)從警三年,父親中風,母親九個月進行了三次大手術;從一名實習民警到刑偵技術骨干,她用行動證明忠孝可以兩全。她就是陸惠,一名80后警花。 1989年11月出生的陸惠,要到今年11月份才滿24周歲,卻已有了4年的黨齡,2010年8月分配到市公安局,擔任刑事科學技術員,負責痕檢管理工作。 真相,瞞了母親一年 2011年,陸惠工作未滿一年,父親因中風住院,她和母親二人日夜輪流服侍,精心的照料讓身邊時時刻刻不能離人的父親,慢慢恢復了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父親慢慢好轉的時候,陸惠的母親去年患上了重病。她獨自一人帶著母親去揚州某醫(yī)院進行檢查。掛號、檢查、化驗、辦住院手續(xù),交費,一個人跑前跑后,為母親辦理了所有的手續(xù),完成了所有的檢查項目,最后,她在手術意見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簽手術意見書,當時我的手抖得厲害,就覺得這筆特別重,簽的不是字,而是母親的生命,她的生命就好象掌握在我的手里。”陸惠說到這兒,眼眶里泛動著點點淚花。 去年7月12日,母親第一次手術。手術長達5個多小時,陸惠就在手術室外靜靜地等了5個多小時。術后的第8天,見母親能下床走動了,陸惠找到護士,請她們多照顧照顧母親,她得回單位,因為手頭的工作已經壓了十多天了,不能再拖了。 兩個多月后,母親的病情出現反復,陸惠再次帶著母親住進醫(yī)院,醫(yī)生告訴她,必須進行第二次手術,不然病情還會加重。第二次簽手術意見書時,陸惠的手不抖了,她說自己有一個信念,簽完字就能給母親多一點希望和時間。術后,經過長達9個半療程的化療,母親的病依然不見大的起色,今年3月,陸惠帶著母親來到南京治療,并進行了第三次手術,在母親度過危險期后,她和前兩次一樣,把母親交給護士后又回到了單位。 陸惠告訴記者,直到現在母親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病。每當母親問及病情,陸惠只告訴她是胃腸道有些頑固性病灶,反復性很強,除了手術沒有其他好辦法。 比對,認定罪犯破串案 “穿上鞋,讓犯罪嫌疑人走幾步,然后調整光源,拍照;換一雙,再讓犯罪嫌疑人走幾步,然后再調整光源,再拍照。她就這樣反復了多次,經過三天的比對,最終為認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關鍵證據。”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卜偉亞這樣介紹陸惠參與認定的一起系列盜竊案。 去年6、7月份,主城區(qū)連續(xù)發(fā)生多起技術性開鎖盜竊案,總案值數萬元。民警在現場勘查時提取了一些痕跡物證,結合案發(fā)現場周邊的監(jiān)控視頻,經過一個多月的伏擊守候,終于抓獲一名賀姓犯罪嫌疑人,并在其住處找到了一些與現場痕跡相似的物證,但由于比對條件不是很好,技術民警誰也不敢輕易下結論,審訊一時無法深入,這時候辦案民警想到了陸惠。 而此時,陸惠剛到揚州,準備第二天陪著母親進行術后的第一次檢查。接到同事的電話,她于凌晨4點趕了回來。 她仔細分析了現場的每一張痕跡照片,找到一處與現場地面條件相似的環(huán)境,在辦案民警的幫助下,她要求賀某穿鞋走上幾步,并逐一拍照,然后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對所有的照片逐一比對。三天后,陸惠將一份鑒定意見書交到辦案民警手中。她認定案發(fā)現場痕跡就是賀某所留,另外10多起同類型案件也是賀某所為。面對證據,賀某最終交代了系列案件20多起。 績效,全省排名始終靠前 “她幾乎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加班,她是我們技術室加班最多的。”刑偵技術室副中隊長馮強這樣介紹她。 至于為什么要每天晚上加班,陸惠的回答很簡單——現在母親的病情雖有好轉,但每個月都得陪母親做一次檢查,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刑事科學技術工作是一項各司其職、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工作,不能因為自己使單位整體工作受影響,母親也很贊成她的想法。 誰也不會想到,陸惠在學校學的專業(yè)是刑事偵察,刑事科學技術她只是接觸,并非“專業(yè)人員”,但從走進公安機關的那天起,她不懂就問,整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反復研究已破案件的檔案資料。她用勤奮和執(zhí)著,不僅在很短時間里通過了痕跡物證鑒定資格考試,而且在今年每月進行的全省刑事科學技術單項考核排名中一直穩(wěn)居全省前30名,最好成績甚至位列全省第五。 據統(tǒng)計,陸惠從警三年,先后勘查現場200多次,提取痕跡340多枚,認定、破獲各類刑事案件70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