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巧斷鄰里土地糾紛
在一些地方,由于鄰里道路發生的糾紛比較多,處理也比較難。日前,在黃橋法官和當地鎮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元竹鎮蔣堡村兩位結怨多年的兄弟終于握手言和。這事怎么解決的?還得從頭說起。 大忙季節,蔣堡村村民丁篩子忙著把剛剛收獲的小麥往院子里搬,院子沒有院墻,老丁怎么花力氣從后門搬運麥子呢? 丁篩子與鄰居丁大銀是同族兄弟。17年前,因為歷史遺留的土地權屬產生爭議,雙方產生了矛盾。村委會多次調解,由于雙方調換土地時沒有留下書面記載,所以有關方面做工作時無法說服其中任何一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之間的矛盾剪不斷理還亂,矛盾越來越深,發展到對簿公堂,火藥味相當濃。 今年年初,丁大銀用圍墻將兩戶間的巷道圈進自家大院內,導致丁篩子無法從巷道內通行,雙方矛盾進一步加劇。 今年5月,丁篩子向市人民法院提起了相鄰權通行訴訟。法院在審理中,雙方提交土地權屬證據中存在很多對立證據,并且證據證明力基本相當,無法評判證明力大小。蔣堡村是黃橋法庭“三百工程”掛鉤村,黃橋法庭法官蔣鵬飛決定與村干部溝通,了解案件真實情況,化解矛盾。元竹鎮綜治辦主任吳余明介紹,這個事情前前后后拖了十多年,調解過這個糾紛的有100多人,這次蔣鵬飛庭長來了,調解糾紛的人就說,你如果能夠解決的話,我個人請你吃三頓飯。 面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狀,黃橋法庭法官對元竹鎮蔣堡村這一兄弟的土地糾紛,怎么判、怎么調呢?法官蔣鵬飛決定試一試。 面對村干部和村民的質疑,蔣鵬飛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6月1日,星期六,他放棄周末的休息時間,召集雙方當事人到村委會,并邀請全體村干部及社會上部分德高望重的社會人員到場協助,采取先擱置爭議,解決現有矛盾的辦法進行調處。 由于爭議土地屬于雙方間的通行路道,而非種植土地,將爭議土地建成路道對雙方并不會產生損失。從切實可行的角度,蔣鵬飛又會同村干部一起到現場,針對雙方實際居住狀況,從改善雙方居住環境角度,提出對雙方均有利的調解意見,要求丁篩子也打通門前的東西生活通道,以便丁大銀及其他村民出行。 蔣堡村也答應將丁篩子家院子前的一條土路鋪設成水泥路,這樣一來,大大方便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大家一致認為這個調解方案公平、公正且切實可行,通過16個小時不間斷的努力,雙方最終簽訂了調解協議。 6月2日,星期天,為了使案件調解結果盡善盡美,蔣鵬飛再次來到雙方家中,耐心開導,由于雙方的思想已通,因此雙方都做出較高的姿態,對各自在十多年中的不當言辭,表示歉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