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看到群眾的笑臉,我就知足了”——記首屆“111”工程“優秀派出所民警”卞新建
“在這日趨復雜、色彩繽紛的社會里,只有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鉆研業務,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有所創新,才能優質高效為民服務”。 ——摘自泰興市公安局燕頭派出所民警卞新建日記
2001年8月卞新建實現了他兒時的理想——當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他被分配到泰興市公安局燕頭派出所,成為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他說: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能成為一名國家公務員,知足了。 平時的工作中,求知、求新是卞新建的工作方法。初到管段,他反復學習社區民警的職責,主動向老民警請教。扎實的學校理論知識讓他對社區管理工作充滿了自信,但時間不長,他發現書本知識永遠滯后于實踐,于是在一篇日記中,他寫下了本文開頭的一段話。在以后的4年中,他將自己的言語落實到了行動上。他多次參加各類培訓,每次培訓他總是像一個小學生,刻苦認真、謙虛好學,做到不懂就問。平時工作中,他學以致用,主動承辦各類案件,經常和同事們一起討論案情,商量審訊對策,在很短的時間里成為所里的一名業務骨干。去年6月25日,兩名企業的業務員因經濟糾紛發生矛盾,進而雙方糾集60余名社會閑散人員聚眾斗毆,造成多人受傷。卞新建接到指令后迅速趕到現場,配合其他干警,采取果斷措施,當場抓獲涉案人員30多名,經過一天一夜的連續審查,帶破案件26起,18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3人被處勞動教養、5人被處行政拘留。根據管段地處城郊結合部,農村群眾居多的實際情況,卞新建經過反復思考,大膽嘗試農村治安防范市場化運作機制,他本著“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以農村警務室為依托,組建了有償服務的護村隊,建立起新型的農村治安防范動作模式,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群眾的自防意識和安全感,創造了管段當年零發案的奇跡,其經驗被市局推廣。 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細致是卞新建的工作準則。下社區工作,他不會輕易放過一點蛛絲馬跡。今年2月份,他在社區入戶時得到一條重要線索:戴某等人有冒領泰興市某企業汽車零部件的嫌疑。卞新建隨即將情況報告所領導,并會同另一名同事展開先期調查,通過兩天兩夜的工作,基本查清了戴某伙同他人先后4次冒用別人名義從該企業騙取冒領了價值2萬余元的毛坯、飛輪3000余只的犯罪事實,并快速出擊,將涉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9月15日,他在管段新聯村聯四組清查暫住人口時發現,甘肅籍外來人員楊某(甘肅省隴西縣人)無身份證且形跡可疑,經網上比對,確認楊某系網上逃犯。當敏感的楊某正準備再次潛逃時,被卞新建堵在了出租屋內。經審查,楊某供認了今年3月份在老家甘肅用刀捅死一人,致另一人重傷的犯罪事實。 平時的工作中,熱情、周到是卞新建的工作標準。每周他都要擠出4天的時間,利用起早、中午和晚上群眾在家的時間上門入戶。“雙休日”和節假日成了他為社區群眾的“義務服務日”。在群眾的家里,在田間地頭,卞新建不厭其煩地反復宣傳治安防范方法;如實登記核查各戶的人口信息情況;了解群眾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排摸梳理案件線索,強化對重點人口的教育控制,幫助他們改邪歸正,重新融入社會。去年8月份,卞新建在走訪管段渡河村十一組群眾羊某時了解到,羊某幾年前與一貴州籍女子結婚,因為路途遙遠,家庭生活困難,籌集不到路費,所以一直未能將妻子的戶口遷至泰興,如今8歲的兒子到了入學年齡,因無法申報戶口而影響了入學,一家人非常著急。此后,卞新建多次主動發函與女方戶籍地派出所聯系,索取羊妻的原始戶籍證明,僅用一周時間就完善了所有相關材料并上報市局。在9月1日新學期開學前終于幫羊某解決了戶口問題,使孩子順利入學。羊某見到自己未花一分錢,未跑一趟派出所就辦好的新戶口簿時,萬分感謝。 4年來,卞新建把絕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他所熱愛的公安事業,他先后參與辦理刑事案件120多起,查處治安案件300多起,審查各類違法犯罪人員500余名;登記核實人口12400多人,更改錯誤信息3800多項,幫助群眾辦理身份證2400多份,為600多名群眾完善了戶口手續,解決群眾困難300多次,他用4年的時間干了5年的工作。在領導、同事和群眾的眼中,他是一個恪盡職守的,稱職的,群眾滿意的好民警。但在家人的眼中,他卻是一個“不懂孝道”、“不知冷熱”、“不稱職”的兒子和丈夫。4年里,卞新建沒有和家人共賞過一次中秋月圓,沒有在父母身邊共度過一個完整春節;父親60大壽他讓妻子代為賀壽;結婚前一天他工作到深夜,是被領導和同事們“攆”回家的,10天的婚假他只休了2天;妻子懷孕后,他沒有陪妻子散過一次步…… 面對著兩種評價,卞新建坦言,轄區5萬多名群眾,現在有一多半的群眾認識他,為這他知足了!走進警務室,下到管段,每天都能看到一張張再熟悉不過的笑臉,為這他知足了!(陸裕順 李 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