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風險研判化解機制 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記者 周冰 通訊員 馮蓓佳 朱興亞)9月25日,記者從市檢察院獲悉,今年以來,該院將“檢察風險研判與化解”作為品牌創建目標,采取項目化方式加以重點推進,通過“全員、全面、全程”研判實現風險“軟著陸”。至目前,已妥善化解風險28起,積極配合黨委、政府開展風險研判調查12次,排查風險源點25個,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找準風險源點,做園區經濟“保護神”。 作為我市重點建設的五大園區之一,城東工業園區地處姚王鎮與城區接合部,社會矛盾尤為突出。一度時期以來,這里以“想發拆遷橫財、強裝強卸、強買強賣、強攬工程”為特征的敲詐勒索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園區的投資環境和我市的對外形象。 市檢察院了解情況后,立即協同鎮黨委、政府在全市率先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打擊‘三強’專項行動,協調市公安局及當地派出所組成專案組,認真開展偵查并加強監督。7月30日,該院最終對一起11人涉嫌敲詐勒索的團伙犯罪案件提起公訴,同時,組織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城東工業園區近百名群眾旁聽庭審,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為促使園區群眾知法守法,共同維護園區經濟建設,市檢察院還與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主題普法巡講、“法治文藝下基層”專題演出和“三進三延伸”(進村、進社區、進企業,延伸受理案件平臺、延伸便民服務平臺、延伸矛盾化解平臺)服務活動,現場開展法律服務咨詢、受理群眾申訴,告知合理申訴途徑和解決方法,宣傳教育群眾達20000多人次,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勢頭,弘揚了社會正氣,凈化了一方投資環境。有效防控風險,當矛盾化解“解壓閥”年初,市民王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罪的案件提請市檢察院審查批捕,受案后,該院立即啟動執法辦案風險研判預警機制,對該案進行研判、分析,發現雙方當事人矛盾重重。 原來,王某和張某是近鄰,自從王某在共有巷道堆放障礙物后,兩家關系惡化,并為此訴至法院,法院限王某定期清除障礙物。可王某認為巷道屬自家所有,不服判決提起上訴,被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王某不服,就在張某房屋附近挖坑洞,排糞便。張某也不甘示弱,多次上訪,要求相關部門排除妨礙。 該院對此案進行風險研判分析后,認為王某的行為雖然涉嫌犯罪,但案件起因屬鄰里糾紛,如做犯罪處理只會更加激化矛盾。于是迅速向市相關部門匯報,提請協調,同時爭取鎮政府支持,共同對王某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在多方努力下,王某最終保證填好茅坑,并保持巷道的整潔、通暢,該院也對王某作出不捕決定,如今兩家和好如初。關注廉政風險,筑自身建設“防火墻”今年5月,市檢察院一位辦案干警有點“委屈”,因為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朋友一起接受了犯罪嫌疑人家屬的吃請。經調查,該院對其進行了嚴肅處理。 雖屬誤吃請,但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該院從中看到了廉政建設風險,因此,緊緊抓住這件事做文章,在全院開展拒說情、拒吃請、拒收禮“三拒”教育,組織干警開展討論,完善《說情報告和誤吃請報告制度》。同時,為加強對干警8小時以外活動的監督,開展“社區助廉”活動,聘任4名社區兼職監督員,與3個社區簽訂《檢察干警與居住地社區服務監督公約》。另外,在干警家屬中開展爭當“廉內助”活動,形成良好的廉政氛圍。 此外,市檢察院整合全院力量,形成“一盤棋”的工作態勢,除依法排除廉政建設風險外,還加強對財務、車輛管理、安保值班、信訪接待等環節的檢務督察,實現對重點環節、關鍵崗位的風險排查防控,取得明顯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