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驛站呵護農村留守兒童
(通訊員 春成)近日,分界鎮留守兒童暑期法制驛站開展法制夏令營活動,普法志愿者們用案例、圖畫、游戲等形式,圍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開展宣教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這是我市農村留守兒童法制驛站活動的一個縮影。 一塊醒目的招牌,兩間十多平方米的活動室,再加上由幾名熱心法治建設的中小學教師志愿者、“五老”人員、優秀大學生村官、治安中心戶長組成了“小而精巧”的農村留守兒童法制驛站。這一支活躍于農村和社區最基層的公民法治愛心團隊,已先后為2000多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普法宣教、心理疏導和物質幫助,受到農村廣大留守兒童及他們在外打工的家長和監護人的歡迎。 寒暑假期間,是農村留守兒童擁有更多自由空間的時節,也是他們安全監管容易出現“真空”的時候,心理煩擾排解及情感訴求滿足容易出現“斷檔”的階段,加上不少留守少年自身又缺乏自制力和判斷力,一些意外傷害和安全事故容易發生。安全及心理等問題,成了父母最掛心的事兒,留守兒童假期安全、心理健康由誰來管? 這個問題引起了市司法局、教育局、關工委等部門的關注。去年暑假,市司法局、教育局、關工委等部門,聯合在全市每個行政村建起了340多家農村留守兒童法制驛站。在全面摸排各中小學留守兒童情況的基礎上,法制驛站針對他們的特點,通過法制講座、心理咨詢、安全教育、假期閱讀、快樂體藝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驛站為每位留守兒童落實1名代理家長,每半月安排結對親情志愿者與家長進行1次溝通。每位留守兒童在法制驛站結交1個好朋友,每周打1次親情電話、讀1本好書、參加1次學習交流,每半月舉辦1次主題教育、開展1次文體比賽,暑期寫1封親情書信、開展1次紅色旅游,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時刻保持健康、積極的思想和生活狀態,度過一個平安、快樂、充實的假期。 昔日“爹娘遠在千里外、爺奶年邁管不來、出門進門一身土、進步沒有退步快”的留守兒童,如今過上了舒心、有序而又不孤獨的幸福生活:學習上的困難有教師志愿者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有“代理家長”幫忙安排。張橋鎮楊莊村上初一的留守生桂圓圓說,法制驛站已成為他們吐露心聲、化解煩惱、釋放心理壓力的驛站,成為互相學習、施展才華、開展文體活動的俱樂部。而在大連打工的河失鎮元仙村村民季林玉在電話中這樣對驛站負責人說:“政府對我們留在家里的孩子這么關愛,孩子們的臉笑得像花兒一樣,我們很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