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禁忌篇
|
城隍菩薩和土地老兒 城隍菩薩是城區的保護神。他的職責不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而且還當上了陰間的地方長官。這些“神”都是人們自己造出來的,自己造出來的就更加尊敬,更加崇拜。據說朱元璋登基之初,下令所有的府、州、縣都要建造城隍廟,規模和本地官府一樣,且必須由道士住持;所有剛赴任的各級官員,都要向城隍菩薩宣誓就職,借助人們的信仰來強化他的統治。結果全國所有城池都建起了城隍廟。泰興城隍廟在明代由縣令呂秉直重建(1376年),后于明萬歷年間和清代又數度作了改建和修建,蔚為壯觀。它地處縣城中心,解放后移作襟江小學,今所在地為泰興第二實驗小學,正殿1988年拆去建為慶云寺大雄寶殿。 城隍菩薩的塑像是黑面而長髯,相貌威嚴。到清朝乾隆年間忽然改成了一位美少年。有人盤問道士是怎么回事。道士說,前輩傳下來是這樣的:雍正七年,有位姓謝的少年書生,跟著他的老師住在城隍廟里讀書。一天晚上,老師出門了,謝生就在院子里賞月吟詩。忽然有個人鬼頭鬼腦地走進廟來,謝生一見,就躲到神象后面觀察動靜。只聽那人禱告說:“城隍老爺呀,你若保佑我今晚偷東西成功,明天我供你豬頭三牲。”沒想這小子當夜竟偷成了,第二天果然來還愿。謝生十分氣憤,就寫了篇文章責罵城隍。城隍老羞成怒,就托夢給謝生的老師,說將要降禍于謝生。老師嚇壞了,把謝生罵了一頓,并把那篇文章拿來燒了。沒想到當夜謝生的老師又夢見城隍對他說:“我不過是嚇嚇那姓謝的,你竟將那篇稿子燒化了,被行路神上奏東岳大帝,將我革職查辦,并奏明玉皇,不日將由你這弟子來補缺了。”說完含著眼淚走了。不出三日,謝生果真歸西了。廟中道士聞知此事,于是就以謝生的形象重塑神象供奉。這就是城隍神象變化的緣由。 土地,廣大無邊,負載萬物,生財為人所取用,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崇拜土地,建立廟宇,按時祭供,以表感激之情。開始只有土地公公一人,人們可能考慮到他一個人太寂寞,又給他配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土地娘娘”,這樣來共同為民謀福。泰興在1958年以前,村村都有土地廟,供奉這兩位老人家。土地公公的職位不高,算起來是城隍的下級,比起儀表威嚴的城隍來,土地菩薩則是一位福相老人,老百姓見他和藹可親,對他十分信賴,故成為百姓見得最多、敬得最多的一位“基層”神人。樸實的農人在過年時還特地到土地廟上貼上一幅對聯:敬公公國泰民安,謝娘娘風調雨順。1958年,土地廟全毀,這些土地老兒可能全部調到玉皇那兒學習新知識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