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的最后歲月
2010-01-28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大中小
水月寺是泰興佛教記載史上最古老的寺院,舊名建安寺,在郭家莊為城西巨剎,建于梁天監四年(505年)。明萬歷年間,鄉坤戴思敏倡修建安寺,寺院規模漸宏。到清康熙年間,著名高僧紀萌住持建安寺,他得到康熙皇帝的寵錫,帶回泰興皇賜御書匾“水月禪心”“遠清”御臨米芾《桃花行》一幅,盤龍織錦木魚墊,盤龍御筆等。寺因“水月禪心”匾而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更名水月寺,并造殿供奉御賜,從此名聲鵲起。
清嘉慶三年泰興附貢生何松齡,倡導修復老舊水月寺,水月寺再次煥發生機,水月寺有廟房九十九間半,占地一百多畝。成為與廣福寺、慶云寺齊名的巨剎。 何松齡重修水月庵曾賦詩一首: 古寺蕭蕭舊更親,盆花如銹篆如云。老僧不說西來意,一領布衫重心斤。
略行當門路不迷,清池微波碧玻璃。秋風落葉無行跡,記得春時花滿溪。
寺東名十二畝的地方有塔林,據當地九十歲的老人回憶,其塔林規模比電影中少林寺塔林有過之而不不及。歲月流逝,人為破壞,在學大寨平田整地時,塔林被徹底拆毀、掩埋。
郭家莊內龔家莊的老人回憶,他們小時候即七、八十年,前水月寺就破得不成樣子。改名水月庵的原因是寺廟一度成為戴氏家廟,一般家廟由尼姑主持,故改名庵,后廟宇香火日衰。有人講,附近的鴉片鬼整天到庵里偷搶東西,此地成了吸毒者的樂園。白天他們將廟里佛像法器,家俱等凡是能搬動的東西,都搬出去賣錢,晚上拆房子拖磚頭。如此鬧得不得安寧。誰也不愿意呆在那兒。尼姑們紛紛離散。 廟宇沒人管理,也沒法管理,佛教界讓地藏庵將大殿拆過去重建。國民縣政府派一位叫文鏡生的來封廟辦學校,幾十廟廟田由一位姓蔡的負責收學租,地藏庵邊辦郭莊初級小學,已拆去十二間。此刻水月庵僅存三排十五間房屋,辦學不夠時又去七里長庵拆來九間重建,郭莊高級小學。老人們講水月庵的房子極好,有地板、天花板,一般富戶都比不上。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鬼子進中國,漢奸和平軍蔡鑫元十九師曾派人進駐水月庵,此刻學校只好停辦。烏煙障氣又重新籠照水月庵,直至鬼子投降,偽十九師復滅,水月庵才恢復平靜,此刻的水月庵已沒了佛像法器,連學校都恢復不起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農業合作化各社缺少倉庫,郭莊的幾個合作社公議,將水月庵的房屋拆分建倉庫。廟基上的石頭被社員搬回家做作洗菜。洗衣的水碼頭。六十年代學大寨,平田整地。廟基被徹底整成農田。抬不走的大石碑就地掩埋,此時水月庵遺跡徹底在地平線上消失。 水月庵遺址處有一株楓楊樹,枝繁葉茂,冠蓋如云。可它的樹枝誰也不能砍去當柴草燒,連掉在地上的枯枝都不行。凡燒過此樹枝的人家,都莫名其妙地失過火就連住在樹旁邊的人家也不例外。 年長日久,人們覺得該樹有靈氣就在樹下建個小廟,初一、月半,附近的農民都來上香供奉,此樹成了郭家莊、龔家莊的一片勝景。 千年古剎沒人修,殿飛閣毀倒更休。佛像法燈沒蹤影,風雨澆殘靈塔頭。
廟房不見僧尼走,紫燈梵唄付空流。銅鐘法鼓換新主,妄相過后論無我。
2007.10.17 于慶云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