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花鼓進校園 國家非遺潤童心——記大生小學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特約通訊員 符金花 祝朝陽)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好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市大生小學特邀泰興市文化館的專家——泰興花鼓第八代傳承人胡盛主任走進校園,為少先隊員們呈現了一場既生動又特殊的藝術盛宴,更為春日校園注入了新的活力。
知花鼓 傳文化 “泰興花鼓”進校園活動由小主持人對泰興市文化館的專家——“泰興花鼓”第八代傳承人胡盛主任的介紹拉開序幕。
緊接著,胡盛主任問隊員們“你們知道我國的民族舞有哪些嗎?”在這一問一答中,隊員們對我們泰興本土文化——泰興花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胡盛主任用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向隊員們介紹泰興花鼓發源于泰興市廣陵區南沙鄉的一種民間舞蹈,因為用道具“紅燈”照明,所以又稱“夜火燈”,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目前可追溯四代傳承。我們的“泰興花鼓”在150年前就成為成熟的民間舞蹈。 胡盛主任又用一段段精彩的表演視頻,生動地向隊員們講述了“泰興花鼓”的曲調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花鼓調、跨金索和倒花籃,有著濃郁的蘇北民間小調風味,氣氛熱烈、歡快、喜慶。
瞧,這就是“泰興花鼓”舞蹈道具“紅燈”和“蓮湘”,胡盛主任拿在手上邊演示邊講解。接著,胡盛介紹了其他道具“竹板”“鏜鑼”等,隊員們專心致志地看,聽得也興趣盎然。
手持紅燈圖
手舞蓮湘圖 隊員們從對非遺“泰興花鼓”的茫茫然,到對“泰興花鼓”這一傳統文化的了然于心,這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美感的融合,這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生生體驗 代代傳承 “誰想上來體驗跳跳泰興花鼓?”隊員們爭先恐后地上臺,都想讓“泰興花鼓”傳承人——胡盛主任親自指導指導。胡盛告訴隊員們“泰興花鼓”的舞步動作幅度大,重點邊示范邊講解了三種基本舞步“顛三步”“喜鵲登梅步”“四方步”。在胡盛耐心地動作示范、手把手地一個個指導下,隊員們臺上臺下一同體驗學習“泰興花鼓”,僅僅半個多小時,大部分隊員就掌握了這三種舞步。這不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嗎?隊員們親自體驗了泰興花鼓的魅力,熱情歡快的舞蹈更激發了隊員們傳承泰興花鼓的熱情。
通過本次“泰興花鼓進校園 國家非遺潤童心”活動,學校將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讓隊員們在親身體驗和互動參與中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活動不僅豐富了隊員們的校園文化生活,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該校將繼續舉辦更多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讓更多的隊員受益于非遺文化的滋養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