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你知道么?
認識青春期:讀懂青春期的信號 徐妍妍指出,青春期是指個體的性機能從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生物學上是指人體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轉化時期,即一個人從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間長大成人,自我意識突然覺醒,產生情緒上的激蕩和動亂。這個時期是孩子生殖系統成熟的時期,個體內分泌有了變化,第二性征出現,腦部得到前所未有的發育,記憶力明顯提高,思維有了很大的改善,注意力也明顯增強。 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發育帶來了很多心理的變化,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更加關注自我形象,渴望被人關注與羨慕。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逐漸開始轉型,他們從幼稚過渡到成熟,獨立意識強,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認可。也是這個時期,孩子身心發育不同步,引發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 典型案例: A: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小北“為自由而戰” 今年13歲的小北,是一名正值青春期的初二的學生,母親何女士今年46歲,正值更年期。據何女士介紹,女兒很小的時候母女倆關系特別好,自從女兒進入青春期后,母女二人關系逐漸緊張起來,“有時候一見面就像仇人一樣。”有一次,何女士偶然發現女兒的筆記本上寫了“為自由而戰”幾個字,“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啊!”何女士反映,女兒拖延癥極度嚴重,做作業時間玩耍,睡覺時間做作業。由于擔心孩子的拖延癥影響第二天上課的效率,性子急躁的何女士總是忍不住嘮叨幾句,對于何女士的話,女兒總聽不進去,兩人為此“戰斗”了很久,嚴重時母女二人還會爭吵起來。對于時常出現類似的情況,何女士很著急。 徐妍妍提醒,針對孩子的拖延癥,家長應盡量縮小給孩子設定任務與完成任務之間的時間距離;其次改變評價角度,變責備為鼓勵,如:“你怎么老是這么拖拉”換為“你其實可以快起來的”。此外,家長與孩子除談學習有矛盾以外,其他事情均能融洽相處的前提下,家長可以觀察一段時間,暫時不關注孩子拖延的問題。 B:優秀生的挫折 小梅是一名高三學生,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一直以來人緣也很好,換句話說,她從幼兒園一直到初中畢業一切都很順利。高一下學期的一次考試,小梅成績從班上的第3名下降到15名,面對這一次的“失敗”,回到家后,她把自己封閉起來。面對孩子的情況,家人十分擔憂。徐妍妍分析,小梅的情況屬于整個成長的過程太順利,以至突然遇到挫折無法應對而選擇逃避。此時,家長應該多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鼓勵,并適當給孩子挫折教育。 專家聲音:溝通,根植于孩子的情感需求 徐妍妍指出,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轉型不同步,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就顯得更重要。溝通根植于孩子的情感需求。溝通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溝通需要傾聽,并且因材施教。具體來說,尊重就是在價值、尊嚴、人格方面和孩子平等,把孩子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對待。如何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家長要做到態度溫和,真誠相待;以理服人,不以權威壓制。而傾聽就是用愛在理解中去治療。 如何與孩子溝通?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長應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外向型的孩子善于表達自己,但不守規矩,總犯小錯。對待外向型孩子,家長應給與適當批評,并加以引導。內向型孩子情感不易外露,但做事情深思熟慮。家長應對他們多一點耐心,適當給與贊揚,并加以引導。用贊賞的方式溝通要注意哪些問題?徐妍妍表示,家長要注意表揚的方式,最好用描述性語言,如:面對考試成績理想的孩子,家長應讓孩子知道考試成功是努力的結果,并讓孩子了解到這次的成功具體是哪個方向的努力。因此,溝通技巧上,家長應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遠勝于監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