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燕麗娟)天氣逐漸轉涼,農村學校的孩子因為離家較遠、家庭困難等原因,有的很難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午飯。為解決一些路途遠、家庭困難學生的午飯難問題,日前,市紅十字會、市委辦等9個部門聯合捐助的古溪鎮橫垛小學“愛心小飯桌”項目啟動,此后該校30名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吃上“溫暖午餐”。
這天中午11點,記者在橫垛小學看到,學校食堂早已將飯菜盛放到桌子上,有紅燒肉、炒萵苣及豆腐蘑菇湯,主食是熱騰騰的米飯。孩子們邊吃邊樂,老師管管這個、說說那個,食堂里一片熱鬧而溫馨的場景。
今年7歲的顧佳俊很活潑,他響亮地說:“午飯好吃,是熱的,有肉!”其他的小朋友也跟著咯咯直笑。“免費午餐不光味道好,每天的菜還都不一樣。”說起現在的午餐,六年級3班的時雨害羞中帶著激動。
據了解,市第三批群眾工作團古溪工作隊在走訪調研時發現,農村學校中,有很多上學路途遙遠的學生,由于家庭貧困,他們的午飯常常是早上上學時帶來,到了中午往往成了冷飯冷菜,無奈,他們只好隨便買點零食充饑。能吃上一口熱飯成為一件奢侈的事!為解決這一難題,市群眾工作團聯合市紅十字會、市委辦等多個部門捐助了“愛心小飯桌”項目,為全校30名困難的學生,捐助每天5元錢標準的午飯,直至他們畢業。
該校會計吳九龍介紹,橫垛小學是占用的原橫垛高中的教學樓,現有1300多名學生,自“愛心小飯桌”開始籌劃后,學校將原橫垛高中學生食堂進行整修,讓食堂達到衛生標準,保證孩子們在校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同時,設立圖書室、羽毛球場、乒乓球桌等,讓孩子們午餐后有地方學習和活動。
有了“愛心小飯桌”,大大減輕了二年級錢正杰一家的負擔,錢正杰家住古溪鎮錢蕩村,父親因病過世,母親外出打工,每天只能由患有食道癌的爺爺為其送飯,對于一個62歲的老人,路上一個來回要個把小時,爺爺自己有時都吃不上熱飯。“學校離家遠,孩子中午回不了家,以前午飯一般是我送。自從學校有了‘愛心小飯桌’后,每次回到家,孩子都給我們講吃了什么午飯。現在的孩子多有福啊!”錢正杰的爺爺欣慰的告訴記者。
“我的女兒和女婿身體都不好,正在讀二年級的外孫常年寄住我家,為讓孩子能吃得好,我每天要往返學校8次,有了‘愛心小飯桌’后,讓我每天少走4次。”今年75歲的王志生告訴記者,他們家住在刁網村,離學校有五六里路,雖然不是很遠,但每天要風雨無阻地接送孩子也不是件容易的時事,“愛心小飯桌”既讓孩子吃得好,還能讓孩子利用中午時間在學校多看會兒書,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