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姝文 通訊員 謝道權)“這筆錢對于我們家來說是雪中送炭,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家里的負擔。我會更加用心學習,不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期望,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貧困的現狀。”前不久,老葉初中初三學生顧瑋拿到1250元的義務教育生活補助時激動地說。
近年來,我市教育系統積極踐行教育為民宗旨,突出教育的普惠性、服務性,全面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積極拓展本地自選動作,全方位、立體式關心與扶持特殊群體學生健康成長。
加大投入力度,全力資助“貧困兒童”,確保各類資助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其中2013年財政資助總額2087.94萬元,資助對象30485人次,覆蓋學前、義務、高中及高等教育各個學段;教育系統開展萬人幫困助學“陽光行動”,近三年累計投入156.2萬元、衣物及文具2.56萬件(個),1.1萬名學生從中受益;社會各界助學行動也如火如荼,其中新浦公司連續13年累計捐助400萬元,給2700人(次)貧困生送去了溫暖。
建立志愿服務組織,全員情系“留守兒童”,舉辦留守兒童監護人知識培訓班,提高留守兒童監護人監護保育能力;在校內、校外分別組建留守兒童“愛心教室”、“愛心驛站”,組織開展作業輔導、文體運動、社會實踐、心理輔導等有益活動,開闊留守兒童眼界,撫慰留守兒童心靈,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與心理上的種種問題。
開展“同在藍天下、牽手沐陽光”等活動,全面關愛“殘疾兒童”,引導殘疾兒童更自尊更自強;投入50多萬元用于特殊教育學校創建,助其達到省合格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2014年起,按義務教育學校6倍標準撥付特殊教育學校的公用經費;多年來,全市盲聾啞及智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均在98%以上。
暢通“外地兒童”入學通道,全程幫扶“外來兒童”,認真貫徹執行省《關于進一步做好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做好查訪、登記、入學等各個環節工作,統籌安排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堅持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視同于本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的義務教育;全市公辦學校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100%,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