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熱:學校降溫家長“發燒”
(通訊員 馬丹)一邊學校減負,停購教輔;另一方面,家長卻表示,不給孩子配備幾套教輔書心里不踏實。調研顯示,雖然只有35.8%的學生認為課外教輔適合學習需要,仍有54%的中學學校里有學生使用家長自購的教輔資料。 學校認為,“教輔熱”除了要從學校降溫,更要讓家長“退燒”。“如果家長購買教輔熱情不降低,依舊盲目購買,反而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 認為“一科一本”不夠 “一個學科只配一本教輔書,題量不夠啊。”賀先生直言,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女兒就開始做各類練習題。除了流行的《一課一練》,他還會輾轉通過各種渠道,討來同區其他學校的練習卷和測試卷給女兒。“要想把基礎知識的根基打好,還有所提升,熟能生巧的方法雖然不好,但是總不會錯。” 除了教輔市場,育兒論壇也成為教輔材料交流的平臺。筆者在幾個知名的教育論壇上看到,“某某名小學期中試卷”、“某校練習題”等成為熱門搜索詞,或者熱帖。一些熱心的家長會把自己孩子的試卷輸入電腦和其他人分享。“其實,看到孩子累,我也心疼,但看到她的同學都忙著功課,我女兒還像孩子一樣每天想著玩,我就開始急。如果大人再不給她加壓,將來讀書可能會更吃力。” 選擇教輔多憑直覺 每次開學去書店買教輔都是鄭女士頭痛的事。“多數時候,我都會憑直覺來選。”鄭女士說,除了老師推薦的教輔書,她通常買書都是抓瞎,只能靠觀察教輔書的幾個特點——會不會標有“名師點評”;是否是由正規的大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年份等。 “多買一本書也貴不了多少,買個安心。”盲目與被動成為購買教輔書的家長的一大通病。有的家長一學期就要為孩子選5、6本教輔書。其實學校通常給學生配備的作業和教輔資料量都足夠了,家長不需要再為學生增加過多學習的壓力,而且要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 除非到了高三,學生和家長可以另外購置一些。家長到外面再買,實際上是增加了學生課業的難度和數量。尤其是市面上許多教輔都很雷同,每門學科的每個章節基礎知識點都是一樣的,根絕這些內容編出來的題目無非是題型稍作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