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13-01-09
來源:校園新聞聯播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2012年,泰興市繼續以“優質均衡、促進公平”為導向,以“要讓短腿變長,不將長腿鋸短”為原則,以“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培養好每一名學生”為目標,縮小城鄉、校際差,提升全市義務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 ——辦學條件上,撤并薄弱小學、初中各1所,優先安排資金加強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對600人以下的小學、300人以下的初中增加公用經費補助。強化信息技術裝備應用,全市各類實驗開設率達80%以上,省教育裝備管理系統九科建賬率達100%。今年15所學校創成泰州市數字化校園,13所學校通過泰州市現代化學校驗收,襟江小學成為泰州唯一的省數字化學習試點校,全市城鄉、校際之間的辦學條件差距明顯縮小。 ——師資配置與結對共建上,義務教育階段新招聘教師100%安排到農村學校,并嚴格控制城市學校從農村學校選調教師,落實37名校長異地任職,105名教師從城區學校到農村支教、任教,優先安排農村教師參加省市級學科培訓。組織5對城鄉學校網上結對,啟動14所優質學校與23所薄弱學校的第二輪結對共建,資源共享、捆綁考核、協調發展的機制更加健全。 ——保障機會均等上,堅持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劃區招生、就近免試入學和普通高中“雙控”、“三限”及指標生政策,義務教育“擇校熱”明顯降溫,普通高中借讀生比例大幅壓降。教育財政資助、補貼撥款1695.24萬元,發放助學貸款481萬元,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難題。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毛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100.7%、99.95%,10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98.9%的殘疾少年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拓展交流合作上,堅持開放辦學觀念,以市內區域教研活動、省著名初中教育論壇、全國“高效課堂—影子培訓”大型輪訓會等為平臺和橋梁,深化與省內外同學段學校在管理方略、校園文化、教學技巧、評價體系等方面的互動交流,促進優質教育理念與資源的互補共享;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省泰興中專與德國凱勒軟件公司聯合建立CNC仿真軟件實驗室,被允許利用德方資源和平臺組織培訓和資格認證;實驗初中與美國NorthCross學校、省泰興中學與德國阿爾貝特·愛因斯坦學校締結為友好學校,就互派交換學生、雙語老師交流任教和共建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平臺等達成共識,拓寬了辦學視野,激活了辦學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