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蟹混養可能得不償失
所謂“蝦蟹混養”模式,一種是龍蝦加螃蟹,一種是龍蝦加螃蟹加青蝦。兩種混養模式有成功先例,但最終純收益與單一的螃蟹養殖相差無幾,而且蝦蟹混養耗工費力、技術要求高,一旦致病,很可能得不償失。 本報訊(記者 顧日升 通訊員 顧 嵐)3月9日,久違的陰霾天露出了太陽。當日下午,在興化市永豐鎮養殖戶孫春平的蟹塘里,該鎮徐氏蟹業公司總經理徐正友正幫助孫春平將蟹苗放養塘口。 裝有蟹苗的塑盆往塘邊輕輕一傾,蟹寶寶們爭著從桶里爬入水塘。“今天氣溫不是很高,按理不太適宜蟹苗放塘,但該塘口離蟹苗基地不遠,蟹苗又是現捕現放,因此,蟹苗不會因低溫受傷。”徐正友說,由于氣溫還比較低,下午只捕了10萬只左右的苗,主要提供給離蟹苗基地較近的2個養殖戶,累計160畝大塘。 低溫天氣不要急于放苗 興化市水產局生產科科長陳如國說,蟹苗養在水中,哪怕水面有薄冰,水底溫度通常能保障蟹苗正常生長。如果蟹苗離開水,哪怕只是極短時間,過低的溫度都會讓蟹苗受內傷。這樣的傷害或許當時看不出來,但在后期會逐漸顯露,嚴重的會導致蟹苗死亡。 不僅是螃蟹,人工養殖的水產在強冷空氣下,都應停止苗種投放。上周,興化市已通過氣象為農服務平臺緊急通知所有水產養殖戶停止種苗投放。 陳如國提醒水產養殖戶,購買外地蟹苗,由于高密度運輸易造成損傷及病菌感染,在放養蟹苗前最好用稀釋的“高效滅菌碘”浸泡一刻鐘,殺滅病菌,防止感染。 “一般情況下,清明前是蟹苗投塘放養的最佳時節,今年天氣情況特殊,即便過了清明投塘也不會影響蟹苗生長、螃蟹上市。”紅膏大閘蟹公司董事長朱同林說,由于氣溫低,不少蟹苗仍處于冬眠中。目前,紅膏公司4萬多畝的塘口,已投苗的不足1萬畝,都是前期氣溫回升時投放的。 選擇健康苗種是關鍵 “這苗又大又勻稱,一只老頭蟹和腳苗都沒有。”孫春平說,他已連續5年從徐氏蟹業公司采購蟹苗。 徐氏蟹業公司技術員徐中平告訴記者,判別蟹苗優劣可采用“三看”方法。 看規格是否一致。同一批蟹苗,大小規格必須整齊一致,否則在飼養時,螃蟹易因發育階段不同而造成自相殘殺,特別是餌料不足時,這種現象更加嚴重。 看體色是否一致。優質蟹苗體色深淺一致,呈淡青色,稍帶光澤;劣質蟹苗,體色深淺不一。 看活動能力強弱。蟹苗瀝干水后,用手抓一把,輕輕一捏,再放到蟹苗箱內,看其活動情況。如用手抓時,手心有粗糙感,放入蟹苗箱內蟹苗爬行敏捷,能迅速向四周散開,是優質苗;如手心無粗糙感,放入蟹苗箱內仍成團,很少散開,則為劣質苗。 蝦蟹混養要慎行 去年中秋節后,成蟹價格驟跌。不少養殖戶打算采取蝦蟹混養的方式以防范市場風險。所謂“蝦蟹混養”模式,一種是龍蝦加螃蟹,一種是龍蝦加螃蟹加青蝦。 “兩種混養模式有成功先例,但最終純收益與單一的螃蟹養殖相差無幾。”徐正友說。 徐正友從事水產養殖已25年,也曾搞過“蝦蟹混養”,他提醒養殖戶慎選蝦蟹混養。他算了一筆賬:以去年一畝螃蟹單養為例,投苗650只,所耗飼料550元,畝產量70公斤,按最低平均價每公斤60元計算,產值4200元;再以去年龍蝦與螃蟹混養為例,蟹苗投放最高為300只,畝耗飼料2000元,是養蟹的4倍,由于龍蝦會傷害螃蟹,致蟹產量低、殘蟹多。最終,蝦蟹混養與單養螃蟹收益基本持平,但蝦蟹混養耗工費力、技術要求高,而且易致病,一旦致病,很可能得不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