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技就在我們生活中
近年來,納米技術掀起了陣陣熱潮,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納米技術將為目前阻礙發展的許多技術難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和思路,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并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10月30日,2011年上海國際納米技術合作研討會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十余個國家的納米科技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近300人參會,研討前沿學科領域。各種最前沿的納米產品,給老百姓生活帶來多重驚喜的同時,顯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如今納米科技已進入應用和產業化階段。在目前電腦微處理器、存儲器等集成電路的密度正在迅速增加,利用納米磁學中顯著的巨磁電阻效應,可讓一個最小的儲存單元從45個微米降低到0.1個微米。利用于計算機硬盤的巨磁電阻傳感器,取代傳統磁頭,可使計算機硬盤記錄密度提高近千倍。目前人們正在研究利用基于納米粒子的量子效應來設計并制備納米量子器件,開發出新型的磁存儲裝置,也許會改變即將來臨的云計算時代。納米電子學將成為下世紀信息時代的核心。 國內外院士和專家一致認為,微電子工業的發展引發了世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浪潮,而磁電子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導火索。 專家們在研討會上認為,傳統的診斷工具往往不能及早檢測出多種疾病。然而,目前給電子和其他領域帶去巨大變革的納米技術承諾同樣要變革醫藥領域,尤其是要更快地鑒別疾病。據悉,科研人員已經成功利用納米微粒進行了細胞分離,用納米粒子進行定位病變治療,以減少副作用等。另外,利用納米顆粒作為載體的病毒誘導物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在已用于臨床動物實驗,估計不久的將來即可服務于人類。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環境和能源等領域的工業應用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與會中國專家在會上表示:“現在進入了磁電子時代,在起點差不多的情況下,抓得早些,就能抓住機會。”目前,我國在納米技術領域,與美、日、德等國位于國際第一梯隊的前列。國內已經建立了一定數量的納米材料生產基地,納米技術的開發應用也已經興起,并初步實現了產業化。上海與一些發達國家的納米科技相關研發機構及政府建立了暢通的合作渠道,共建研發實驗室、共設研發基金等。此次會議還專門設立了中韓、中澳以及中德雙邊合作研討會,建立上海與各國各地區具體合作計劃的重要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