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四大原則
冬季是氣溫最易驟變的季節。此時人體難以適應,易患感冒及過敏性鼻炎,更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冬”。平安過冬,做好初冬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防寒保暖。天氣驟降會引起血壓突然升高,使原來硬化脆弱的小動脈因承受不了強大的內壓而被“引爆”,發生腦出血;因為乍寒,使血液粘稠還來不及自我調節,血液便在粗糙、細小的動脈內流速減緩,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腦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所以,初冬季節,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二、適當運動。初冬時節,氣溫驟降,人們易患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為此,專家建議:天氣突變,人體難以適應,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外,科學的鍛煉身體,也可避免疾病上身。 對老年人來說,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別選擇那些活動幅度過強,活動量太大的活動項目,而應選擇散步、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運動量小的項目。如果在運動后出現頭暈、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等癥狀,說明運動量過大,應適當減少運動量。 不宜多活動的人,也要經常開窗通氣,一般來說每天上午八九點鐘、晚上七八點鐘兩個時段開窗通風即可。 三、合理進補。由于氣溫驟降,人體需要補充足夠的熱量,民間也有冬令進補之說,但進補一定要適量,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谷類、豆類、蔬菜自不可少,羊肉、狗肉、牛肉、雞肉以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類也可適當進補。 此外,如果覺得冬季營養素攝入不足,可以在專家建議下適當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四、調整用藥。老年人往往同時患多種疾病,對于長期服藥的人來說,用藥品種和藥量應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以高血壓為例,寒冬來臨,溫度下降,血管收縮,血壓必然上升,此時沿用以前的藥量就不一定達到以前的降壓效果,此時最好到醫院,找熟悉自己病情和藥效藥理的醫生咨詢一下,是否需要調整用藥和藥量。還應當增加一些減少血液粘稠度的活血藥,使血液稀釋,暢通無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