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相關知識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 包括:1、對人體有害的副作用。如阿托品被用于解除胃腸痙攣而引起口干等。 2、毒性反應。如引起失眠、耳鳴、貧血、肝功能損害等。 3、過敏反應。 4、其他不良反應。如藥物依賴性、致畸、致突變、致癌等。 不良反應構成的四個前提:1、必須是合格藥品。2、必須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3、必須是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反應。4、必須是有害的反應。 目前,藥品不良反應分類有很多種,這里僅介紹一種最簡單的藥理學分類。這種分類是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與藥理作用的關系將藥品不良反應分為三類:A型反應、B型反應和C型反應。 A型反應是由藥物的藥理作用增強所致,其特點是可以預測,常與劑量有關,停藥或減量后癥狀很快減輕或消失,發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繼發反應等。 B型反應是與正常藥理作用完全無關的一種異常反應,一般很難以預測,常規毒理學篩選不能發現,發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包括特異性遺傳素質反應、藥物過敏反應等。 C型反應是指A型和B型反應之外的異常反應。一般在長期用藥后出現,潛伏期較長,沒有明確的時間關系,難以預測。發病機理有些與致癌、致畸以及長期用藥后有關。 藥品的不良反應的預防是一個關系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重視這項工作,起草有關法規,設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專業機構,給予各方面必要的支持,及時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其次,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應該設立相應的部門,認真地收集、報告藥品不良反應病例;新聞媒體應該經常宣傳普及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消費者也應該努力學習一些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知識,提高這方面的自我保護能力。(張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