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科技友 訪科技親 取科技經 我市農民拜年拜師兩不誤
“表兄,你養的綠殼蛋雞怎么不生病、產蛋量老比我們的高啊?有啥訣竅快講給我們聽聽。”日前,周邊村子幾位靠養殖綠殼蛋雞致富的親朋好友趁著春節走親戚拜年的時機,聚集在我市養雞大戶張橋鎮匡莊村宋開俊家,一起探討著綠殼蛋雞養殖方面的問題,虛心請教養殖技術。這是今年春節期間我市農民熱拜科技年的一個縮影。 從大年初二“姑爺節”開始,按照風俗習慣,人們要走親戚互相拜年、互致問候,但原來人們走親訪友只是以拉家常、敘舊、喝酒、打麻將取樂等為主,而今年春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則是干什么能掙錢,誰的腦瓜活、信息靈,誰的技術棒、花費少、掙錢多。他們用這平時難得聚在一起的機會,交流著各自在種植、養殖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種養水平。 “現在春節不光是走親戚喝酒了,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一時間到處走一走、看一看,這叫拜年、拜師兩不誤。”河失鎮元仙村農民季林玉說,他在曲霞鎮安樂村的老表家拜年時,得知這位老表去年通過了解市場行情種植大蔥,找到了一條致富門路,賺了一大筆錢。季林玉羨慕不已,他實地參觀了老表種植的大蔥田,當聽說種大蔥比種其他經濟作物好管理、省時又省力時,當時就跟老表提出等到過完春節,就請他到自己的地里看看,土壤是否適合種植大蔥。只要適合種植,季林玉就不打算出外打工,也在自家責任田里種上幾畝大蔥,并請老表幫他搞好田間管理,希望今年就有個好收成。 如今,這種享受“精神年貨”、學習農業科學技術、獲取“科技致富經”,已成為農家人歡度春節的新方式、新追求、新時尚,農村“養殖狀元”、“大棚蔬菜專家”和“加工能手”等“土專家”、“田秀才”成了農民登門拜年的對象,他們作為科學技術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又將致富本領和經驗薪火相傳,影響和帶動更多的農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與此同時,一些外出務工的回鄉青年,也為親友們帶回了外面的新技術、新信息。虹橋鎮農民吳榮景在江西打工,不但掙了錢,還當上了老板,今年春節回家,很多親戚朋友不約而同地來拜年取經,交流致富信息和技術。 隨著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我市涌現出來的蔬菜、林果、花木種植以及生豬、肉牛、鵝鴨養殖等方面的科技種養大戶也越來越多。為了讓農家人過好“科技年”,市、鎮政府還協調相關部門,抓住春節前后這一有利時機,精心烹制科技大餐,組織黨員干部放棄節假日休息,開展“科技拜年”活動,幫助農民開展春耕生產,舉辦溫棚蔬菜栽培、花木種植、食用菌栽培、生豬養殖等科技培訓班。為方便農民,他們還開出“科技大篷車”,印發科技宣傳資料,分片組織農民進行培訓,并精心組織科技圖書優惠展銷、科教電影下鄉放映等活動。春節期間,各村還開放農家書屋和遠程教育(網絡),讓農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科技文明的充實年、“豐收”年。 春節期間,像張橋鎮宋開俊、河失鎮季林玉、虹橋鎮吳榮景利用春節拜年時機,傳遞科學技術和致富信息的還有很多。據了解,近年來,我市約有80%以上的農民把拜年當作溝通致富信息,掌握科學技術,增加家庭收入的有效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