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在泰興》系列報道之二:自主創新,轉型發展原動力
(記者 馬宏飛 特約記者 吳斌)最近,記者在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有限公司2號倉庫看到,數十名工人正忙著搬運鏈篦機配件裝車發往國內一大鋼廠。據介紹,這些配件經過組裝,就會形成鏈篦機整機。 鏈篦機系列裝備研發與應用項目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節能環保性能好,主要配套國內各大煉鋼企業。今年初,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公司充分利用自主研發產品的品牌效應,加大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產銷迎來創辦以來的新高潮,目前在手訂單已達15項,國內市場占有率已在95%以上,并成功開發了印度、沙特、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年銷售額將突破10億元。 “和‘宏大’一樣,我市各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主體意識明顯強化,企業負責人越來越注重科技元素的注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積極引進和培養企業自主創新人才,著力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市科技局局長焦國慶說,目前,我市被認定為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研發經費投入都已占銷售總額的5%以上,其他中小型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也在3%以上?萍肌⒇斦、經貿、金融等部門還創新思路,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投融資體系,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企業化解技術創新的資金瓶頸。 在自主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科技部門充分發揮我市科教資源比較集中的優勢,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利用高校院所的技術、成果、項目、人才等資源,達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中海先鋒(泰興)化工有限公司承擔的有機磷精細化工產品項目,獲得江蘇省科技支撐(工業)計劃資助,項目主持人是兩位來自歐美在有機磷化工行業有著豐富經驗的工業化學家。該公司通過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使得我國的磷化工技術得到了質的提升,并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滿足了國內外市場需求。市航聯電連接器有限公司和江蘇江神藥物化學有限公司通過與國內頂尖人才的聯姻,建立院士工作站,有力推動了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了一批年紀輕、素質高、適應未來高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企業技術帶頭人,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我市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配套服務、共同發展”的原則,精心構筑創新孵化基礎平臺,為自主創新提供發展空間。焦國慶說,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建成9幢孵化標房及1座7300多平方米的科技綜合孵化大樓,擁有60多個孵化單元,可為不同類型的科技企業提供50—3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和研發基地。目前,已有3名“海歸”博士在科創園落戶,孵化高科技項目,不斷打造自主創新品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到目前,全市自主創新品牌產品達230多個,其中,泰星減速機、泰隆減速機被評為中國品牌產品,河海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納米二氧化鈦生產在國內同行業名列前茅,蘇東化工廠躋身全國環保產業100強。 |
